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 增加公共消費效果如何?

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 增加公共消費效果如何?

 

黑龍江省漠河市依託豐富的冰雪資源,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多種形式激發冰雪遊消費潛力,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打卡”。圖為遊客在漠河市一處冰雪樂園玩雪圈。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攝

 

提起消費,不少人會先想到居民自掏腰包購物的場景。除此之外,消費還有其他形式嗎?公共消費便是答案。

 

作為全社會最終消費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公共消費2020年以來被頻繁提及,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關於公共消費,怎麼理解?增加能帶來什麼?“適當”又該如何把握?

 

公共消費支出規模逐年增加

 

“快到年底了,手機裏還有幾張消費券沒花,正好用來置辦年貨。”日前,家住北京的崔浩清空了自己的網上購物車。

 

從線上到線下,從大型商超到路邊小店,從餐飲到文旅……去年以來,全國多地政府出資向當地居民發放消費券,居民領取消費券後便可在指定期限和商家消費時享受一定金額的抵扣。如北京去年下半年累計發放餐飲購物、智慧産品和餐飲外賣等消費券3900萬張;浙江發放價值5億元的旅遊消費券,精選500多個優質景區和700余家優質酒店民宿産品;吉林發放1050萬元的體育消費券,消費領域涵蓋體育教育培訓、大眾冰雪娛樂等産品和項目。

 

“一次可以減免幾元到三四十元不等,只要消費滿足一定金額,結賬時我都會提醒消費者使用消費券。”作為北京消費券發放活動參與商戶之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興達軒超市工作人員李女士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説,新冠肺炎疫情給居民消費造成較大影響,為提振消費需求,國家提出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不少地方推出的消費券,正是公共消費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政府出資帶動企業參與、居民消費。

 

除了發放消費券,公共消費還有哪些?

 

專家解釋説,公共消費與居民消費共同構成了最終消費,相較于居民消費,公共消費的一大特點是由政府或為居民服務的非營利機構出資購買公共産品或服務。

 

近年來,中國公共消費支出規模逐年增加,目前在最終消費支出中的佔比約30%。從範圍來看,公共消費涉及環境保護、教育、醫療、養老、育幼、體育等多個領域。

 

“2020年3月,我們開展了‘母愛無憂之家’專項工程,關注企業員工特別是育齡女員工的需求,解決嬰幼兒看護‘入托難、入托貴’問題,引進專業托育企業,構建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覆蓋企業職工近萬人。”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在濟南片區及全市建立政府部分出資的托育服務場所5處。

 

作為入駐企業,匯美合正教育集團董事長鄭少文表示:“為降低成本,在濟南市的托育機構選址多在社區,一位老師帶2個或3個嬰幼兒,注重教育、保育和護育三合一。在普惠政策下,托育服務的相關費用充分考慮了當地工資水準,總體有所降低。”

 

拉動居民消費和經濟增長

 

增加公共消費,效果如何?

 

北京市商務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自2020年6月6日啟動消費季,通過財政補貼發放消費券,實現銷售額135.2億元,拉動消費約15倍。同時,帶動北汽集團、蘇寧等企業自主發放滿減券、折扣券共約100億元。

 

“我是參與商戶之一,發放消費券對企業和消費者都是好事。市民消費熱情高了,我們的生意也更好,現在店裏每天的客流量要比2020年上半年多1/3。”在北京經營一家餐館的王明生説。

 

不僅是北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自2020年9月11日至2020年12月22日,六次發放政府消費券,共使用政府補貼資金3.8億元,實現銷售額達67.4億元,拉動消費超17倍;浙江杭州發放消費券的前三天,3000萬元的補貼資金拉動4.5億元的消費。

 

“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可以減輕消費者個人的經濟負擔,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具體表現為擴大購買力和提升消費品質。”依紹華説,如果公共消費投入不足,衛生、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相對薄弱,廣大居民有後顧之憂,消費意願就會降低,消費基礎性作用的發揮也會受到抑制。從這個意義上説,作為最終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消費的增加不僅可以直接推動消費增長,而且是拉動居民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可靠保障。據有關機構和學者測算,公共消費增長1個百分點,預計能夠直接和間接拉動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以上。

 

除了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公共消費對於推動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也有著重要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認為,通過增加在教育、醫療、體育設施等方面的公共消費支出,不僅能夠加強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應對能力,還能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的品質和效率。

 

鄭少文介紹,由於費用相對較低、服務做得較好,托育機構如今在山東省濟南市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托育為年輕父母提供了照護、培養子女的場所,為女性職工上崗提供了一定保障,同時也解決了隔代家庭矛盾問題,提升了家庭和睦度。”

 

量力而行提高支出效率

 

未來,公共消費如何發力?專家指出,著重點還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適當增加”,這四個字可以分兩方面來看。

 

一是“增加”。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研究員龍少波等學者認為,增加公共消費既有現實性也有必要性,一方面增加公共消費可以顯著推動消費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的公共消費率(公共消費佔GDP的比重)具有提升潛力。2018年全球平均公共消費率為16.9%,歐元區公共消費率為20.6%,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公共消費率為17.7%,與之相比,中國的公共消費率低於全球平均水準,更低於主要經濟區域水準。

 

二是“適當”。依紹華指出,公共消費的資金來源為財政收入,但受疫情影響,從中央到地方,財政均面臨一定壓力,因此公共消費支出要顧及財政承受的能力和可持續性,量力而行。此外,同為最終消費的組成部分,公共消費與居民消費在特定領域存在此消彼長的反向擠出關係,過度的公共消費反而可能影響居民消費增長,顯然不利於拉動整體消費。

 

“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重點是精準施策,避免大水漫灌,提高支出效率。”依紹華表示,當下,政府需要找準擴大支出的領域,精準對接消費領域的瓶頸和短板,發揮公共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公共産品和服務,解決供需矛盾,滿足群眾需求,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活力。具體來看,應繼續增加社會共享、給大眾帶來福祉的公共消費,比如醫療、教育、社保、住房、就業、養老、育幼等,聚焦部分人因財力不足而無法通過私人消費得以滿足的基本需要。

 

家庭養老育幼有望得到財政更多支持。“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母愛無憂之家’專項工程,力爭實現普惠托育機構在濟南片區內全覆蓋,滿足企業需求、職工需求、民生需求。”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有關負責人説。

 

聚焦新消費需求,公共消費範疇有望擴大。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智慧快件箱服務具有小區公共服務屬性,應適當延伸或擴大公共服務領域和範圍,將小區原有投遞箱智慧化升級改造,納入公共消費範疇。

 

“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提升農村消費水準,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依紹華説,還應加大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域的公共消費投入,注重傳統消費領域産品技術創新升級,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