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輿論開始討論“萊豬”換來了啥,民進黨默默退出群聊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1-13 16:18:5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自從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行政命令方式宣佈進口含瘦肉精美豬(“萊豬”)之後,時至今日,“萊豬”議題仍是島內熱點之一。雖然該項政策已經在立法機構被民進黨強行通過,但島內在野黨、民間團體和民眾的反對抗爭活動卻從未停止。
從島內輿論反應來看,如今關注的焦點已經從“該不該開放‘萊豬’”轉變為“開放‘萊豬’究竟換到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在“萊豬”開放前,民進黨政客反應非常活躍。最常見的兩個答案分別是“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和“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的資格”。不過民進黨方面給出的兩個答案,如今都被證明是錯誤選項。
日前,有民意代表爆料,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向媒體承認,未與台灣啟動經貿談判。此事證明民進黨當局之前強力違反民意開放“萊豬”,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決策。“萊豬”雖然入島,但並沒有為台灣人民換來任何實際利益。
民進黨當局此前炒作和叫囂的種種言論均被證明是一堆謊言和騙術。但面對“實錘”,民進黨卻變成了沉默者,民進黨政客更退出了話題討論。沒有人為進口“萊豬”這項錯誤政策“代言”,更不要説向民眾公開道歉。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月1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事實已經證明,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關係,只會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損害台灣同胞的利益。勾連外部勢力,不顧民眾的利益和安全一意孤行,只會引發民眾更大的擔憂和義憤,最終是會被民眾拋棄的。
有民意代表指出,十幾年來,台灣地區在貿易談判中的堅持和籌碼,就在蔡英文的冒進開放中,未戰先降、自掀底牌、進退失據、一敗塗地。
從更廣的國際視野來看,民進黨當局為了自己幻想出來的政治及經貿利益,倚仗人數優勢,突破台灣七成以上反對民眾及在野黨杯葛,強行替“萊豬”進入台灣開路,簡直是笑話一樁,也成為談判過程中的經典反面教材之一。(文/關其行)
相關新聞
- 2021-01-11「國際漫評」“萊豬”來了
- 2021-01-08豬肉“萊”襲,台灣消費者食難安
- 2021-01-08吃了豬虧也換不來經貿優惠
- 2021-01-08臺胞投書:“萊豬元年”換不來美國的經貿承諾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