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

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

 

《陸笑姿專場音樂會——山水中國·廣陵派古琴之傳統與當代作品》昨晚獻演于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除了《龍翔操》《梅花三弄》等廣陵琴派的經典琴曲,青年演奏家還為觀眾帶來《清微淡遠》《秋山晚翠》《秋水八荒》《村雪夜坐》等多首新創作品的首演。古琴與尺八、電子音樂、弦樂四重奏等交流碰撞,竟意外地融洽,綻放出別樣的藝術光彩。

 

音樂會以《龍翔操》開場。廣陵派琴家張子謙來到上海傳授琴藝後,上海成為廣陵琴派的主要再生地,廣陵琴派以琴韻灑脫、節奏跌宕多變而聞名,《龍翔操》最能彰顯其琴派風采,張子謙也因善彈《龍翔操》被琴界稱之為“張龍翔”,其曲似龍翔九霄,靈動逍遙。

 

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

 

“廣陵派最重要的藝術特色,在跌宕變化中體現濃郁的韻味,它的節奏沒有那麼規整,比如張子謙老先生彈的《梅花三弄》,節奏有三八拍、二四拍和五八拍,同時左手的吟揉較多,速度和律動都富於變化。”陸笑姿説。除了在經典曲目中進行表現,在廣陵琴派的當代發展中,她也考慮如何通過藝術創新,更好地體現這些細膩動人、灑脫恬雅的藝術特點,傳承前輩大師們積極創新的精神。

 

在首演曲目《清微淡遠》中,古琴與蕭、弦樂四重奏合作,表達了靜謐留白的印象。這首曲中的古琴運用了一些《廣陵散》的古曲素材,但《廣陵散》的片段在新曲中,以另一種風格進行發展,速度節奏極為多變;而弦樂四重奏則在曲中模倣古琴的泛音,拓展了音樂語匯中的新意。

 

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

 

獨奏曲目《秋山晚翠》的靈感則取自五代時期著名山水畫家關仝的《秋山晚翠圖》。《秋山晚翠圖》構圖氣勢宏闊,運用大膽的筆鋒刻畫秋天的山巒,反復涂畫細短的墨線只為強調岩石的質感,寫實性極強。古琴獨奏表現這些景致時,以速度的變化,突破了傳統作品中“跌宕”的概念,加入五八拍的律動和四四拍的原有節奏對比,彰顯“秋山”的堅實磅薄和“晚翠”的婉轉曲折,凸顯山水的意境。

 

而在《秋水八荒》中,古琴和笛子、尺八、電子音樂攜手展現了“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的景象。觀眾雖然只能看到臺上的古琴、笛子和尺八演奏,電子音樂則在臺側操作,還加入了現場演奏時接收到的音樂,進行實時播放,豐富的層次質感讓人耳目一新。《村雪夜坐》中,四張古琴與男高音相合,琴聲悠長、歌韻靈動,引用白居易的同名詩作,描繪出一個清幽如畫的雪夜佳境,令人神遊物外。

 

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

 

“和電子音樂、弦樂四重奏等合作的嘗試在古琴當代作品中,還是比較有新意的。雖然這些音樂非常現代,但傳統元素在無聲調音樂中可以在先鋒之中又有中國味。古琴與電子音樂的結合,也可以讓大眾認識到古琴原來可以這樣(先鋒),而這樣(先鋒和傳統結合)的音樂也可以是好聽的。”陸笑姿説。《秋水八荒》的琴譜上,甚至沒有具體的節拍和小節,音符也沒有那麼具體,演奏的時值完全憑作曲家所畫的音符之間間距以及演奏家的音樂感知來決定。廣陵琴派自由跌宕的節奏,就這樣與當代先鋒的音樂發展潮流找到了契合之處。

 

談到廣陵琴派在當代的創新,十年前陸笑姿的老師戴曉蓮教授就已經開始積累曲目並進行一些嘗試。“戴老師當時最早把傳統作品改編,做了一些古琴和其他樂器的配合,慢慢又做了原創作品的重奏、協奏。而觀眾也是需要培養的,我們在嘗試中,與觀眾的審美和市場進行磨合。”

 

“年輕人不是活在過去,年輕人不是活在現在,年輕人是活在未來。我們的民樂是有歷史、有傳統的文化,如果民樂文化要傳承下去,年輕人要擔當起現在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擔當起未來的發展。” 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任劉紅表示,青年教師對民樂未來的發展尤其重要,期待未來古琴青年教師能夠有更多挑戰精神,勇於嘗試多樣的曲目形式和高難度的演奏,讓更多人了解古琴藝術豐富的可能。

 

作者:吳鈺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