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簡裏的臘八節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1-01-22 09:23:49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社蘭州1月20日電(記者任延昕、何問)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也是我國傳統節日臘八節。在這一天,我國多地保留著喝臘八粥、吃臘八面等習俗。千年以前的古人怎麼過臘八節?文物專家在漢代簡牘上找到了答案。
“不侵隧長石野,臈(通臘)錢八十,十二月壬戌妻君寧取,吞北隧長呂成……”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遺址的16枚木簡上,詳細記載了東漢初年,甲渠候官在臘月給戍邊將士們發放臈錢的情況。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介紹,自先秦起,人們會在年末舉行臘祭,即用獵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闔家平安。舉行臘祭的日子被稱為“臘日”,漢代臘祭的時間是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三個戌日,後世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
根據漢簡記載,祭祀活動結束後,官府會給老百姓和官員分發臈錢和臈肉。在已出土的一份賬本上記載,“見(現)吏、施刑,臈用肉致斤”,意為在職官吏,以及登記在冊的刑犯均可領取臈肉。
當時,在遠離中原的河西邊塞,上至邊塞軍事長官候、候長,下至最基層的烽長、普通戍卒,甚至包括徙邊罪犯,大家都有一份臈錢和臈肉可以領用。
“要知道在講究尊卑等級的漢代,老百姓一年到頭幾乎無肉可食。”肖從禮説,在古時候,臘八節是個祈福和感恩的節日。
如今,臘八節的習俗隨著時代不斷變化。時至歲末,年味漸濃,人們用“臘八蒜”“臘八面”“臘八豆腐”等特色食俗迎接萬象更新的一年。
簡牘是在紙張面世以前,人們用來書寫的載體,其內容涵蓋古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甘肅是簡牘大省,共有8萬多枚簡牘出土,其中又以漢簡為最,佔全國出土漢簡總數的80%以上。
標簽:中華傳統文化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