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幹飯人幹的不是眼前的飯,而是記憶裏的飯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1-01-27 10:27:13 | 來源: 文匯報 |
在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中,一小口蛋糕就會引發記憶的洪流。
一項研究發現,你對某種食物的記憶越強烈,你就更可能再次選擇它,不論這種食物在客觀上看起來多麼平平無奇。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幹飯人從小就無法抵抗“花生醬+棉花糖夾心三明治”,長大後一邊節食一邊還饞著炸雞。
關於食物記憶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
研究人員讓30名饑餓的年輕人給薯片和巧克力等零食打分,他們看到的並不是實物,而是顯示在不同位置螢幕上的零食圖像。
然後他們需要在兩個位置之間作出選擇,對應著對零食的選擇。
饑腸轆轆的受試者在選擇時更傾向於依賴記憶,而不是口味偏好,因為根據實驗結果他們選擇了記憶更深刻的食物,即使在測試的第一部分中這些食物被自己打出了較低的分數。
在選擇的過程中,研究人員掃描了參與者的大腦,發現這項任務會加強海馬體與部分額葉之間的交流,前者與記憶相關,後者則負責決策。
這也許能説明為什麼我們在選擇吃啥的時候,對食物的熟悉程度往往勝過其他因素,以及你為什麼會週而复始地點著同樣的外賣、下著類似的館子、囤著差不多的零食。
標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中玻建交40週年互致賀電2025-07-09
- 國家發改委: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2025-07-09
- 商務部: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2025-07-09
- 國臺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將於7月中旬在浙江舉辦2025-07-09
- “在北京,我看見兩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裏種下友好的種子”2025-07-09
-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天在山東曲阜開幕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