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金華火腿

作者:李俏紅

 

閒來無事,驅車往山裏行,路過金華北山腳下,幾戶農家正利用晴好的冬日自行腌制火腿。一時好奇下車去看。見主人正在處理一隻肉質細嫩的豬後腿,抓起一大把一大把的鹽往豬後腿上抹。我笑著説:“你家孩子有口福。”主人也開心:“今天天氣好,抓緊腌起來。”不一會兒,他把抹好食鹽的鮮腿放進一隻大缸裏,上面用幾塊大石頭壓實。主人告訴我,一兩天后取出,在火腿上面敷上適當的食鹽,再腌一個月,然後將豬腿取出晾曬,等腌制的豬腿變得油光發亮,色澤紅潤,就可食用了。我看見旁側屋檐下有早先腌好的豬腿懸挂著,日光已經曬透了肉味,走近就能聞到撲鼻的香氣。

 

中午在山上吃飯,忍不住就點了一盤火腿炒冬筍,火腿切片後肉色顯玫瑰紅,紅白分明,油而不膩,搭配剛從竹林裏挖出的脆嫩冬筍,非常下飯。

 

事實上,上世紀30年代,金華北山也走來一個年輕人,他不是衝著火腿來的,但他卻把整個北山比作一隻“大火腿”。他説:“北山的名字,早就在我的腦裏縈繞得很熟,尤其是當讀《宋學師承》及《學案》諸書的時候,遙想北山幽景,料它一定是能合我們這些不通世故的蛀書蟲口味的。”所以儘管山路崎嶇,但年輕人的興致絲毫不為所減。遊罷北山,北山管理委員會招待這個年輕人吃金華火腿,年輕人極為高興。他風趣地説,長三百餘裏,雄鎮北郊的金華北山,就是天賜的“大火腿”,夠幾輩子享受了。這個年輕人就是著名小説家鬱達夫。據説,後來他流亡到東南亞,最愛吃的還是來自浙江老家的金華火腿。

 

提到金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什麼歷代名家,也不是什麼風景名勝,他們的腦子裏很頑固地駐守著一隻火腿。出差在外,別人問我你從哪來,我説金華。他們説不知道。我再説,就是出火腿的地方,他們馬上恍然大悟地説,原來是出火腿的地方啊,那我知道。

 

火腿就像一個琵琶形的紅潤印章,深深地烙在金華這片土地上,成為一個獨特的地理象徵。

 

少時,讀梁實秋《雅舍談吃》,其中有一章節寫到金華火腿。字裏行間,把火腿寫得鮮美無比,我一讀再讀,居然像是赴了無數次的火腿宴席。特別是他寫“有一次得到一隻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老闆奏刀,砉的一聲,劈成兩截”這一段,真是有聲有色有形。文章説到老闆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十年不聞此味矣!”“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説回家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十二三歲的我,讀到這組文字時,差點流下口水來,好希望也能得了這麼一隻連蹄帶爪的火腿尖,好好熬一鍋湯,然後一口氣全吃到肚子裏。

 

據史料考證,金華火腿始於唐,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唐開元年間,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説:“火骽(tu[~符號~],據《康熙字典》,骽、腿通用),産金華者佳。”而民間傳説中的金華火腿的由來,則與宋代抗金名將宗澤有關。話説義烏人宗澤從抗金前線回到家鄉,經常買些豬肉請鄉親們腌制起來,帶出去饋贈親友和自己的部下。這種腌制後的豬肉,將士們吃了讚不絕口。據説宗澤曾挑選了一批特別好的獻給朝廷,宋高宗趙構見此肉色澤鮮紅似火,就命名為“火腿”。明朝詩人張岱曾為金華火腿作過一首詩:“至味惟豬肉,金華早得名。珊瑚同肉軟,琥珀並脂明。味在淡中取,香從煙裏生。腥膻氣味盡,堪配雪芽清。”

 

由於所用原料和加工季節、腌制方法的不同,金華火腿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在隆冬季節腌制的,叫正冬腿;將腿修成月牙形的,叫月腿;用前腿加工,呈長方形的,稱風腿;挂在鍋灶間,經常受到竹葉煙熏烤的,稱熏腿;還有為了增加香味,與狗腿一起腌制的,稱戌腿。現在金華製作火腿用的最多的是兩頭烏的豬後腿,此腿體形適中,皮薄骨架小,腿心豐滿,是製作火腿的理想原料。

 

明末清初的戲曲家李漁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出生在火腿之鄉蘭溪下李村。他在飲食上主張“自然、本色、天成”。他吃火腿不喜花雜的配料,贊成單獨蒸煮,以品嘗火腿的真味,甚至用以佐茗細嚼,可見李漁是懂享受的人。日常的菜肴中,火腿用得最多的是廚師吊湯,雖説以火腿命名的菜肴多達二三百種,但很多時候火腿只是配角。只有李漁這樣的吃法火腿才是主角。

 

真正會吃火腿的還有魯迅先生,據説,他是做“清燉火腿”的能手。1929年,他從上海回北平探親,就親手做了“清燉火腿”,並對家裏人吃火腿“千篇一律總是蒸”的做法感到惋惜。他在北平生活時,常常親手做“乾貝燉火肉”招待朋友。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問中國,詩人林長民請他吃飯。宴席上有一道“火腿雞絲方餃”,深得泰戈爾的喜歡。泰戈爾還專門問起金華火腿的製作,成了中印友誼的一段佳話。

 

如今金華有了火腿博物館,火腿産量年年攀升,火腿也因其味鮮香醇,風味獨特,成為各大酒店的招牌菜;越來越多的糕點和風味小吃也用火腿制餡兒或作配料,如“金華火腿月餅”“金華火腿酥”“火腿冬瓜餃”“火腿栗子粽”等。同時,火腿的價格越來越親民,普通老百姓也隨時隨地可以吃上火腿了。

 

中國古代有兩本奇書,一曰《紅樓夢》,一曰《金瓶梅》。《紅樓夢》裏寫有關金華火腿的菜肴十多種。“火腿燉肘子”“羅漢跳墻”“火腿鮮筍湯”等,第58回寫寶玉愛喝火腿鮮筍湯,喝得太快反被燙著了。第87回中寫到“火肉白菜湯”,以火腿提鮮,給病後黛玉提振食欲。這説明火腿在清代是大戶人家廚房的必備食材。《金瓶梅》則十多次提到“金華酒”,可見金華酒在當時社會上的地位。

 

試想,若是金華酒配上金華火腿,是不是一等一的美味和風雅?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29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