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夜》 拍出了中國人的生命觀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1-02-02 10:43:56 | 來源: 北京晚報 |
上週五,電影頻道出品的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全國公映,該片上映三天,取得了1585萬元的票房,這個成績不算驚艷,但該片在網上評分卻高達7.8分,有網友評價這是“所有抗疫題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武漢日夜》是一部回溯式的紀錄電影。距離武漢因為新冠疫情而關閉離漢通道已經過去了一年,再過分強調人們對於新冠疫情初發時的恐懼、迷茫、無助、猜忌,實在沒有必要,這是《武漢日夜》做得非常好的一點,它將筆墨落在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新冠病毒成為了跟流感病毒等傳染病類似的背景,而人們在疾病面前的態度和生活被前置凸顯了出來,構成了一幅幅中國人在致命病毒面前的人生百態圖。
影片拍得克制、內斂、平靜,這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面對著30個攝影師拍攝回來的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太容易。《武漢日夜》中有很多讓人一看就會情緒崩潰的細節,比如護士蘇潔的父親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後,作為女兒的她在病房外被同事攔著不能進去見父親最後一面,後面更是她追著裝有父親遺體的汽車跑的畫面。這樣的情節多了,觀眾的情緒一定失控,但主創只是選取了一些典型瞬間,並沒有讓類似的情節充斥全片。
將生離死別的病房拍得充滿了煙火氣,是影片第二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方艙醫院,病人們一起跳起了《小蘋果》廣場舞,一個女孩在專注地復習高考題,一個剛洗完頭髮的姑娘正在用吹風機吹頭髮。類似的細節在影片中不少。這讓人想起了《辛德勒名單》中的一個場景,雖然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面隨時會被納粹軍人殺死,但猶太人依然在為一對新人舉行婚禮,他們用布裹著一個燈泡,一腳踩碎,作為婚禮的“禮炮”。這是一種堅忍和生生不息的生活態度。《武漢日夜》中的這些生活細節也有類似的情感表達,勇敢的武漢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展現出來的頑強生命力才是更加打動人的地方。
《武漢日夜》並不是一個平鋪直敘的紀錄片,主創盡可能在片中融入了環境和人物的關係思考,以此來表達哲學層面的人生觀。影片的開頭,是一個孩子念出的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詩的意境跟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孩子的童真和躺在病床上爺爺的危重病情反差強烈,這一切都説明瞭生活並不都像詩歌一樣充滿了浪漫。影片的結尾,除了夕陽下長江上鳴笛的輪船畫面讓人若有所思外,還有一幅畫面讓人震撼,那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而在他們背後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的卻是家裏逝去的親人的畫像。這讓人想起了侯孝賢導演在《悲情城市》的結尾處,片中的一家人在經歷重重磨難後,聚在一起默默吃飯的場景。無論一個家庭遭遇到多大的打擊,活著的人都要堅強活下去,這才是中國人頑強達觀的人生態度。
當然,《武漢日夜》也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有觀眾認為影片拍得過分的“溫情”,缺少反思。但站在出品方的位置,能夠拿出現在這樣一部充滿了善意和溫度的紀錄電影,它的誠意是值得肯定的。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