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在中國,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延伸、昇華為預示著幸福、長壽、安康、圓滿等吉祥文化。

 

從部落圖騰、動物植物,到語言數字,吉祥符號、圖案、文字,無處不在、無人不用。千百年來,吉祥文化已經深種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

 

2月5日開始,“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主題為“吉祥文化”。展覽把中國人基因裏的文化之根用“看得見”的方式向人們呈現,為新春祈福,為祖國祈福。本次展覽,也是慶祝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系列展覽的揭幕展。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本次系列展覽由杭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圖書館主辦,每日商報·醬爆、淘寶手藝人、“一萬個太陽”吉祥文化院、東方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文化學者、跨界藝術家、東方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陸一飛擔任總策展人。乘清、本樂兩位百歲書法大師為展覽題字,祝大家福生心田,福滿人間。

 

多地開展,留杭人吉祥過大年

 

本次系列展覽,共在杭州、仙居兩地舉辦3場線下展覽。

 

分別是《百年吉祥——杭州圖書館展》,地點在杭州圖書館3樓(杭州市江幹區解放東路58號);《福壽同春——阿裡巴巴太極禪苑文化空間鑫蜂維展》,地點在阿裡巴巴太極禪苑文化空間(杭州市余杭區綠城未來4號樓鑫蜂維1樓);《福壽同春——仙居仙鶴山春天美術館展》,地點在仙居淡竹仙鶴山村舍。

 

每個展覽各有特色,展出了百歲書法大師書法作品、年輕匠人作品、春節年俗非遺産品、公益文創、漢磚等,為響應政府號召留在本地過年的人們送上文化大餐。

 

展覽展期至3月底,春節假期期間照常開放。同時,展覽視頻在釘釘同步播出,直接搜索“一萬個太陽”即可。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百年吉祥——杭州圖書館展》現場

 

陸一飛先生表示,吉祥文化、自閉症學生公益畫展、百年傳承、茶文化、原創設計師聯盟等“一萬個太陽”系列活動的開展,用“藝術+公益”的全新文化理念,聚合社會力量,弘揚時代審美,弘揚心性藝術,成為這個時代積極向上的文化現象。

 

傳承文化,為手藝人發聲

 

在《百年吉祥——杭州圖書館展》中,特別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吉祥文化非遺産品,以及年輕手藝人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並結合新時代審美精神需求設計的原創産品。

 

本次展覽承辦方“淘寶手藝人”是阿裡巴巴集團淘寶特色商家運營部的創新業務,致力於幫助以非遺傳承人、手工匠人為代表的手藝人商家群體,推動非遺入淘、非遺年輕化、商業化,實現中國傳統工藝的創承和振興。

 

本次策展人之一、淘寶手藝人及淘寶非遺業務負責人劉鑫表示:“手藝人的産品,需要線上銷售,拓展跨地域的客戶,但因為手工藝品的特點,也需要通過線下展覽和市集的方式,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親眼看到、了解這些産品以及背後的手藝人的故事。”

 

所以本次展覽中的各類非遺産品,都可以掃描手藝人的淘寶店舖二維碼在線購買,支持他們。

 

展品介紹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古代磚硯、碑拓

 

展出陸一飛先生收藏的漢代磚硯、宋代碑拓精品。這些吉祥文化專題的古代藝術珍品,傳遞著先民對我們的祝福。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半未

 

中國人利用大漆的歷史已有8000多年,收藏于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漆弓就是實證。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大漆的國家,至今仍有很多年輕人在傳承大漆工藝。

 

王金凱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漆畫專業,師承唐明修、馮曉娜、簡錦斯,創立品牌“半未”,結合金、銀、木等綜合材料,打造中國的漆藝輕奢生活品牌。“似完未足,一半未了。大漆是有生命的,願隨著時間和大家一同續寫未來的故事。”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冬官

 

福州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漆藝是第一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古老技藝。

 

品牌創始人葉維平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福建人,福州市脫胎漆器行業協會會員,作品曾參加意大利手工藝品展並由國際手藝創意設計交流中心永久收藏展示。本次展覽,他帶來了“福祿全,大漆葫蘆挂件桌面小擺件”“一世長安,大漆塔珠手串”等産品。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凡華造物

 

專注為年輕女性設計原創時尚手作陶瓷飾品,品牌創始人周雄昊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係,曾榮獲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化品牌獎、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文化傳承設計獎、全國青瓷飾品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等。

 

本次展出“瑞牛手鏈”“福運來”“福祿”“柿柿如意”等陶瓷材質飾品,相信會有不少女讀者喜歡。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器十二

 

陶瓷捏雕是陶瓷雕塑製作方法中的一種,其以手捏為主,工具為輔,擅長以生動寫實的手法塑造各種動植物的形象。

 

品牌創始人溫燕茹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在校期間主修陶瓷設計、陶藝繪畫、手工捏雕。

 

本次展出的産品從中國傳統神話中汲取靈感,秉承著自主創作、原創設計的理念,重現了山海經、龍生九子中小神獸們的形象,造型不拘泥于傳統陶瓷,生動可愛,具有獨特的萌點。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灘頭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浮水印年畫,以濃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艷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到的工藝,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藝術效果。

 

鐘建桐,灘頭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自小師承父母一一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鐘海仙、高臘梅,現為灘頭年畫技藝最高的傳承人,其作品屢獲大獎。

 

本次展出的秦瓊、尉遲恭、關公、馬超等門神畫,以及和氣致祥、麒麟送子等民俗年畫。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溪陶坊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傳統手工制瓷歷經七十二道手工工藝,任何一項傳統手工制瓷工序均蘊含了制瓷先輩的智慧結晶。

 

寧朝輝,景德鎮手工制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景德鎮陶瓷大學訪問學者,溪陶坊當代傳承人,自幼隨家父潛心學習陶瓷技藝,堅持傳統的延續與創新的融合。本次展出作品汝釉象牙白百壽同福杯、汝釉象牙白笑竹顏開杯、汝釉象牙百首同攜杯、汝釉象牙瑞鶴一品杯。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珍華堂

 

畬族銀器製作主要包括“操、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圓雕、鏤空雕”4種工藝,蘊含元代雕刻風格,形式上表現為造型奇巧獨特、紋飾雕工細膩精美。

 

2011年,以“珍華堂”畬族銀雕為代表的福安畬族銀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林偉星,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程學院“客座教授”,受父影響自幼研習傳統書畫、畬族銀雕,從業二十多年間作品屢獲國家級大賽金獎。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王的手創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苗繡不同於著名的四大刺繡,具有對比鮮明、造型誇張充滿想像力、富有民俗味等特點,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王的手創”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全新再現,以商業反哺鄉村,讓鄉村手藝人收穫尊嚴、信心與物質的回報。品牌于2020年獲得國務院評定的年度全國扶貧50佳,創始人王丹青入選聯合國世界銀行頒布的“九位鼓舞人心的中國女性”。

 

“一萬個太陽·百年傳承”2021新春系列特展開幕

 

梔筱手作

 

品牌創始人周曉艷,是一位將纏花、輯珠、鉤織等傳統手工藝融合現代美學的80後手藝人,旨在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本次展出紅莓琉璃纏花發釵、倣燒藍景泰藍瓔珞圈、紅梅報春琉璃髮簪、報春花琉璃發梳、琉璃珍珠蝴蝶對夾等産品,相信會得到漢服愛好者的喜愛。(記者張凡文/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