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後看兩岸:複雜嚴峻仍將持續,但距離兩岸統一又近了一年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3-22 16:21:0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今年全國兩會表決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兩會雖已閉幕,但熱潮並未消退。在海峽對岸,全國兩會期間被媒體報道的涉臺消息仍然受到熱議。有臺媒提出,台灣地區不應該缺席大陸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進程。
涉及“台獨”只有一句話,會不會太少?
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涉臺部分一百多字,與往前相比沒有特別重大的變化,凸顯大陸方面對臺大政方針的一貫性和穩定性。其中涉及“台獨”的只有一句話:“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這是我們一直在做,並將持續不斷推進的方針之一。
有網友可能會問,只有一句話會不會太少了?這就要聯繫起近年來大陸方面開展的一系列反“獨”活動來看。打擊“台獨”不能光説在嘴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相比過去,這幾年大陸方面打擊“台獨”的“工具箱”越來越充實,去年“台獨”頑固分子名單、“國家統一法”等議題都受到兩岸輿論熱議,就是一例。除此之外,解放軍軍機、軍艦常態化近臺演訓活動,更是極具威懾力的反“獨”、遏“獨”之舉。
只要島內“台獨”勢力一天不停止躁動,大陸方面就會持續在反“獨”行動上維持高壓。這一點確定無疑,無需贅述。
對兩岸融合發展釋放極大誠意善意,是不是“一廂情願”?
從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的表述當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大陸方面對於維護兩岸關係穩定、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等工作展現出極大的誠意和善意。對比民進黨當局對待兩岸關係的態度,有網友可能又要質疑,我們所展現的誠意和善意會不會有點“一廂情願”?
有這種想法的網友可能混淆了一個概念,那就是把如今暫時執政的民進黨當局等同於2300萬台灣民眾;將大陸方面一系列福國利民舉措的對象,等同於民進黨當局。
誠然,民進黨當局會因大陸方面的利好政策受益,但“台獨”執政者無法代表台灣民眾。台灣土地是中國領土,台灣人民是中國公民,別看綠營政客把“愛台灣”挂在嘴邊,真正攤開台灣地區的經濟數據,兩岸同胞就能清楚地認識到,要比誰更愛台灣,誰也比不過大陸。
當然,“愛台灣”的方式有很多種。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這是愛台灣;堅決打擊“台獨”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也是愛台灣。
在大陸方面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動權的背景下,“台獨”已無可能,民進黨當局所鼓吹的“兩岸脫鉤”,更是拙劣的政治騙術而已。兩岸在融合發展基礎上實現統一,以及在統一後繼續深化融合發展,都是必然。
哪有什麼“新南向”?除了大陸都“難向”
民進黨當局及島內“台獨”勢力搞“反中”“抗中”很多年,但對這件事從來只敢喊口號,完全不敢看數據。2020年,在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體的大環境中,台灣地區卻因為背靠大陸,獲得了近年來不俗的增長速度。根據台灣方面的數據,在去年一年的兩岸貿易當中,台灣地區就獲得了1405億美元的順差。
140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39639萬億,這是民進黨當局一年總預算的兩倍。這一局面不是偶然,同樣據台灣方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8.5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大增57.0%,佔台灣總出口額的43.3%。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要看到問題的本質,就要把民進黨當局炒作的所謂“誰依賴誰”的問題放到一邊。面對兩岸目前的經濟局面,一個事實無比清晰,那就是台灣離不開大陸。別管民進黨當局有多“獨”,有多“綠”,兩岸經貿往來越發緊密的趨勢,誰都無力改變。
前不久發生的鳳梨風波,讓民進黨當局所謂“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經濟主張,徹底淪為笑話。數據顯示,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這些年一共花掉了252.7億元新台幣,結果2020年台灣地區對“新南向”各國的貿易順差反倒比“新南向”之前少了100億美元。這與民進黨當局推動“新南向”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不僅徒勞無功,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對民進黨而言,更“殘酷”的事實在於,連他們所極力爭取的東南亞各國,也在積極把“雞蛋”放在大陸這個潛力無窮、前景無限的“藍子”當中,尤其在RCEP簽訂後,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的經貿聯繫勢必更加緊密。台灣地區若持續在民進黨當局所推動的民粹氛圍中沉淪,持續炒作與大陸“脫鉤”,很有可能將“近水樓臺”的天然優勢讓渡給包括東南亞各國在內的其他地區。
2035遠景規劃,台灣註定無法缺席
今年全國兩會確定了我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的行動藍圖。這張藍圖當中,台灣註定無法缺席。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全年增長2.3%,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到2035年大陸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要翻一番,人均GDP將超過2萬美元。
有臺媒評論指出,台灣地區不應該缺席大陸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進程。大陸近日更釋放出重要信號,有意興建交通網連通閩臺,如果兩岸基礎設施可以聯通,有利於台灣地區分享大陸發展的紅利。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林毅夫也指出,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每年至少為全世界市場擴張貢獻30%的力量。台灣的高科技企業只有充分利用大陸的市場優勢,才能夠讓科技研發投入轉化成利潤,有了利潤,臺企才能繼續投入研發,保持科技領先。
全國兩會之後,各項工作佈局已全面進入執行階段。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起步之年。具體到台灣問題,今年仍將是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一年,但距離兩岸統一又近了一年。(關其行)
相關新聞
- 2021-03-17國臺辦發言人解讀“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涉兩岸關係內容
- 2021-03-16彭韜:兩岸“春暖花開”必須雙向而行
- 2021-03-09大陸對臺政策穩定務實 展現信心與定力
- 2021-03-09臺籍人大代表陳軍: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