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們要追這樣的星!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6-11 09:45:50 | 來源: 央視網 |
“我想代表今天不能到現場的年輕人,給您和所有老一輩航天人鞠個躬。”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工業基礎一窮二白,只能生産桌椅板凳、茶碗茶壺。經過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孫家棟和您等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奮鬥,我們現在不僅能造衛星、造火箭,還能造飛船、深空探測器。”
“我們這11個年輕人,集體寫了一封信,我代表大家念給您聽。”
“剛才這篇《航天夢 強國夢》講稿是我參與撰寫的,我認真看了很多航天人的故事。我了解到,中國航天的許多‘第一’,都融入到了您們的生命中。”
“我和您都是遼寧人,是您的小老鄉,可以叫您一聲爺爺嗎?”
“告訴您一個小秘密,剛才您和我們合影的時候,我已經忍不住落淚了。”
這不是文學故事和影視劇作品中的橋段,而是2021年6月6日中午,發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裏的真實一幕。當一群新時代的中國優秀青年遇到他們的偶像時,一股追星潮自發形成,他們爭先恐後地真情告白。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須堂前更種花
這群追星的青年,有著一個閃亮的名字——文化和旅遊部“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宣講團。
他們歷經層層嚴格篩選,從全國數萬名導遊和講解員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優秀選手、全國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等榮譽,可謂行業翹楚、天之驕子。
櫛風沐雨,玉汝于成。作為金牌講解員,他們日常不僅包括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還擔任講解員培訓班的老師。他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照本宣科的講解員,而是新時代學史崇德、矢志踐行的青年才俊。他們從浩瀚的黨史中挖掘紅色基因,以年輕人的視角進行解讀,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史經典編寫成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短視頻故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把無數見多識廣的“老鐵們”感動得潸然淚下。他們,是新時代的“紅色好聲音”。
從4月中旬以來,他們走過大江南北,探尋紅色根脈,追逐青春夢想;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他們到紅船精神啟航地嘉興南湖,到“兩山”理論發源地湖州余村;他們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國家機關,故宮博物院等文化單位,陸軍航空兵學院等部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市八一中學等院校,和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決賽現場……所到之處,播下一顆顆紅色火種,掀起一股股紅色旋風:嘉賓們主動、熱情地和他們握手,鼓勵他們不負韶華、砥礪奮進;老黨員、老戰士親切地拉著他們的手,聲情並茂地回望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囑咐他們要不忘初心跟黨走、把紅色基因永傳承;而年輕人,則是爭先恐後地求籤名、擺pose、求合影、然後馬不停蹄地曬曬曬……
活動伊始,文化和旅遊部就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把宣講活動策劃成全媒體産品《紅色故事會》,搭建全媒體傳播矩陣,涵蓋央視新聞欄目和共産黨員網、學習強國、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未來電視、CCTV手機電視等中央新媒體平臺,文旅中國等行業平臺,和今日頭條、百度、微博、B站、鬥魚等聯合傳播平臺。
《紅色故事會》通過電視和新媒體迅速傳播、發酵。截至目前,觸達人數超過2.61億,訪問量超過3265萬。他們,已成為新時代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的“頂流天團”。
平日習慣被社會各界聚焦的他們,此刻卻秒變“小迷弟”、“小迷妹”;司空見慣大場面的他們,此時卻緊張激動、跼踀不安;此前在任何場合都能感動觀眾的他們,現在未曾開口,竟已淚眼婆娑!
因為,紅色故事宣講員,第一次遇到了故事主人公…
2021年6月6日,11名紅色講解員走進北航沙河校區咏曼劇場。9時30分,北航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建偉在致辭時提到,今天,北航一位首屆畢業生學長也來到了現場。記者注意到,在座無虛席的莘莘學子中間,有一位白髮老人。
《紅船依舊 精神永恒》、《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個感人故事陸續開講。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每位講解員在傾情講述的同時,都會在不經意間看向遠處那位老人。輪到週密上場,他講述的主題是《航天夢 強國夢》。隨後,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孫家棟、程開甲……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位位國之脊梁出現在大螢幕上。隨後,台下這位白髮老人的特寫也出現了!
螢幕上播放的是央視《面對面》欄目的特別節目——《戚發軔:第一次遠征》。
當時,他雖年過七旬,仍然精神飽滿;滿頭黑髮,只是略顯花白。2003年,他和年輕科研團隊一起,用“飛天神器”神舟飛船,把航天英雄楊利偉送上了太空。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展示鮮艷的五星紅旗。
演講剛剛結束,現場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台下,戚老向講解員和同學們輕輕揮手致意。
此刻,“航天精神”在新一代航天人心中不斷昇華。光榮與夢想,在莘莘學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堅毅和果敢,寫在他們臉上。科技強國的夢想,融入他們的血脈;航天報國的使命,鐫刻在他們的心中。
此刻,他們心潮澎湃!
此刻,他們豪氣幹雲!
高山大海,是他們的舞臺;
星空宇宙,等待他們探索……
歷史,將銘記這一刻!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戚發軔,1933年出生,空間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1957年畢業于北航,先後擔任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現任北航博士生導師、宇航學院名譽院長、中航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
20世紀60年代,18名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按照國家要求,從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轉入衛星研製領域。在中國航天史上,被稱為“十八勇士”,戚發軔就是其中之一。
在主持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製工作時,他提出完整的地面實驗方案,為保證發射成功做出了貢獻。在主持“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研製工作時,他提出並建立了衛星可靠性設計規範,為提高衛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時,他採用公用平臺和模組化設計原則和多項新技術,不僅使中國通信衛星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後續衛星研製提供了一個技術成熟的公用平臺。在主持“神舟”號飛船工作時,他作為總設計師,制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總體方案,“神舟”五號飛船勝利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飛行。
戚老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次,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獲中國工程科技獎,獲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中的技術科學獎,2016年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19年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2020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為“最美教師”。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如果沒有他們鞠躬盡瘁,哪有今天的國泰民安!
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孫家棟、程開甲、戚發軔成為《航天夢 強國夢》的主角,眾望所歸。
然而,成就等身的戚老,卻謙遜平和,從善如流。活動開始前,他早早到達、靜靜安坐,像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老者、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鄰家爺爺。演講開始後,戚老始終認真聆聽。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他時而神情肅穆,時而潸然淚下。全程100多分鐘,他始終全神貫注、安如磐石,不曾離開座位一步。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大家風範、赤子情懷。
老驥伏櫪志千里,北斗七星定乾坤!
活動結束後,戚老欣然和講解員們合影留念。
他説,首先感謝你們來北航!這裡是我的母校,你們來了,我一定要來!這個活動很好,講好紅色故事,在青年人中傳承好紅色精神,事關國家未來。我既然來了,你們需要我做什麼,就給我安排任務。當了解到青年人特別希望進一步交流後,戚老來到講解員和學生代表中間。結果,老人家還沒坐穩,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大家爭先恐後地求籤名,情真意切地向深情告白。
看到大家熱情高漲,有人善意地勸道,“戚老年事已高,咱們是否可以回頭再慢慢簽呢?”戚老聞言輕輕擺手,婉拒了這份好意。然後認真地為每個人簽名,直到確認所有人都簽完,才放下手裏的筆。
隨後的座談會,戚老常幽默開場:“我和大家是半個同行,最近十幾年我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是在北航帶博士生培養年輕人,另一件就是‘航天精神’的宣講員。”
緊接著,話鋒一轉,他謙虛地説:“我只是中國航天人中的一員,我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一點點工作。在這個時候團隊取得了一些成績,只是恰好讓我趕上了。如同大家吃饅頭,吃了一個饅頭沒飽,又吃了第二個還沒飽,吃到第三個的時候吃飽了。如果沒吃前兩個饅頭,那只吃這第三個饅頭也不能飽呀。所以我們的成績,主要都是大家前期工作的積累。你們宣講我的故事,我感到非常慚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您,是我們心中最亮的星!
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裴亞男搶先發言:“我是您的東北老鄉,您和我爺爺是同齡人,我可以叫您一聲爺爺嗎?您是我們心裏最可愛的人!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不是一兩個人的精神,而是一群最優秀的人的集體奉獻,所凝聚出的寶貴精神。我們要追的星就是您們這些科學家,而不是影視明星。”
鄧小平故里管理局講解員張譯文是個心直口快的川妹子,平時口才很好,但面對戚老時,她卻激動得泣不成聲:“作為紅色講解員,我非常了解國家發展篳路藍縷的艱辛歷程,我特別崇敬航天元勳們。我記得您説過一句話,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裏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講解員管雅麗説;“我的家鄉在甘肅酒泉,從小就喜歡看電視上關於衛星發射的新聞。我是看著航天人的故事長大的,今天終於親眼見到了一位航天前輩,我心情特別激動。我會像您這樣的老一輩航天人一樣,把黨的光輝歷程宣講得更好。”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講解員李瑛興奮地説;“當2020年毛主席誕辰紀念日的時候,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開始長期展陳于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東方紅一號上播放的《東方紅》樂曲磁帶,也收藏在我們這裡!我講述航天故事的時候,很多參觀的小學生都説,他們長大了特別想當科學家。希望戚爺爺有時間能到韶山去走一走、看一看。”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北航學生代表張皓天説;“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接受考驗的一代。捫心自問,和平年代長大的我們,究竟還有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聽了紅色故事宣講和戚老的發言,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我有發自內心的感動,我能感受到和前輩們穿越時空的精神聯結。儘管相隔多年,但我們是一樣的人,走在一樣的路上,身上肩負著一樣的責任和使命。”
《航天夢 強國夢》宣講員週密,滿懷深情地讀誦了大家的聯名信:“‘80後’、‘90後’的我們,雖然不曾經歷那段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崢嶸歲月,但每一段用青春和生命創造的奇跡,都會為歷史和後人所銘記!寫這篇稿子之前,我們查閱各種資料,深受教育啟發。最受觸動的是,‘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已經從錢學森爺爺、郭永懷爺爺,到孫家棟爺爺、程開甲爺爺和您,再到新生代的航天人,不斷進行接力傳承。幾代航天人為了同一個科技強國夢,勇挑重擔、敢於突破、甘於奉獻,創造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奇跡。我們都是中國航天的追‘星’粉,我們將以您們為榜樣,胸懷星辰大海,幹好本職工作!”。
這群青年人的肺腑之言,讓戚老在感動之餘,也倍感欣慰。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讓戚老記憶猶新。信中這樣寫道: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戚老説,只要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據北航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建偉介紹,作為學長、導師和前輩,每年新生入學時,戚老都會為同學們做“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的專場報告。因為,只有青年人有信仰、有本領、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當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當創造歷史的人講歷史時,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份份樸素的感動、一個個崇高的理想、一份份堅定的信念,已經在新時代青年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不辭涓流,不拒細土;樹高葉茂,繫於根深。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中國要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之路,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責任。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他們必將熠熠生輝,成為每個領域的國之棟樑,成為每個行業的未來之星。
他們,必將開拓新時代的光輝未來。
他們,必將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
相關新聞
- 2021-05-17聯播+丨天問落火!聽總書記航天強國之音
- 2021-06-10向海圖強,實現中華民族海洋強國夢
- 2021-06-10挖掘創新潛力,提高創新品質
- 2021-06-10自立自強 矢志攻關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