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科普登月夢,回答網友妙語連珠......專訪歐陽自遠院士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6-15 10:18:2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歐陽自遠,
8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
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
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近日,歐陽自遠參加兩院院士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深空探測成為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讓歐陽院士熱血沸騰。
在接受《面對面》欄目採訪時,有著65年黨齡的歐陽院士表示,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中國要力爭能夠做得更好、更有創新,有更多新的發現。
01
先是要“喚醒沉睡的高山”
後來與隕石“較勁”
1935年,歐陽自遠出生在江西的一個醫藥世家,“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它們獻出無盡的寶藏”,17歲時,歐陽自遠響應國家號召,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地質學院的礦産勘探係。
畢業後,歐陽自遠過上了每天天未亮就帶著一壺水、兩個饅頭,背著地質袋子出野外,跑遍各種礦井,深入礦坑,觀察礦脈,採集樣品的生活。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消息轟動全球。而後,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競賽,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測高潮,人類的深空時代悄然而至。
一直低頭找礦的歐陽自遠開始抬頭望天。
歐陽自遠:我當時就感到我們做研究工作的得搞清楚幾件事情:
一、人家為什麼第一步要去月球?月球環境惡劣,大氣壓是0,溫差300多攝氏度,白天熱得要死,晚上冷得要死,不能居住人。但我們地球有很多産品要求在真空條件下溫差變化大,而且要沒有磁場,在地球上沒有磁場干擾的環境需要創造,那有些産品就不要花那麼多錢在地球上折騰了,可以在月亮上生産。另外月亮是個好跳板,從月亮發射火箭比從地球發射火箭節約能量6成。
二、我要搞明白到月亮上幹什麼?仔細研究美蘇做的工作,我得不到月亮和火星的東西,但是天上會掉下來東西,我可以從這些東西研究起。
對當時年輕的共和國來説,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似乎是件很遙遠的事情。地球上的天外來客——隕石,成了歐陽自遠當時唯一能觸及的太空物質。上雪山、進荒漠、闖南極、考察隕石雨……歐陽自遠收集各種來自外太空的隕石進行研究。
1960年,歐陽自遠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建立了天體化學與核子地球化學研究組,正式開始跟蹤研究月球探測動態和成果,並在中國率先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和比較行星學的研究。之後,他還建立起了隕石和宇宙塵埃相關的實驗室,培養了一批從事隕石學、天體化學、月球科學和行星科學的科研隊伍。
02
從美國送的1克月球岩石上“榨”出14篇論文
美國人驚嘆
1978年5月,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來中國商討兩國建立正常關係的相關事宜,他將一塊1克重的月球岩石樣品贈與中國,歐陽自遠得到了研究這塊月球岩石樣品的機會。
然而,即便是1克的樣品,歐陽自遠也只能用0.5克進行研究,剩下的0.5克被送到北京天文館,向公眾展出。
歐陽自遠:我就先安排非破壞性,再做破壞性。
記者:您看0.5克,您還接下去再怎麼細分呢?還分得出來嗎?
歐陽自遠:假如我要把它變成粉末,破壞它了,有些我只要幾個粉末也夠了。我請上海的原子核研究所來,你們做幾件事情,我還請冶金所來,你們做幾件事情,我還請幾個大學來,你們實驗室有什麼能力。任何一個研究單位都完成不了全部,必須把全國的力量組合起來。
歷時4個月,研究小組最終確認這份樣品是阿波羅-17號宇航員採集的高鈦月海玄武岩,樣品編號為70017-291,補充了70017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表面結構、形成環境等新資料後,研究小組共發表了14篇論文。美國先後向135個國家贈送過月球岩石,而中國研究出來的成果最多。
歐陽自遠:後來我們開會時碰到美國人,他們告訴我,歐陽啊,我們什麼都沒説,你們全知道了。
03
十年孕育“三個字”
曾與欒恩傑、孫家棟組成嫦娥工程“鐵三角”
改革開放後,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中國已經具備深空探測的能力。歐陽自遠期盼已久的時機終於來臨。1993年,他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專家組提出我國應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建議。
歐陽自遠:中國為什麼要去搞月球探測?當時的輿論並不是大力支持,當時很多人提出來,我們幹嘛要花那麼多錢去搞月球,你讓美國蘇聯去搞不就完了?又不能吃不能穿,有些院士也反對。我花一年時間寫出來,專家一論證,非常有必要,完全有可能,通過了。
然後國家説我們不能搞一次月球探測,我們要有一個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你們能不能編制出一個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來?我説行。我們就提出來,首先我們是無人探測。無人探測又分三段,第一步是繞月探測。第二步我挑一些關鍵的地方落下去,叫落月探測。第三步,有些東西要把它拿回來,落月然後採樣返回,後來領導把這三步精簡為三個字,繞、落、回,就這麼來的。
經過長達十年的科學論證,2003年,歐陽自遠等人提交了“中國首次月球探測立項報告”。2004年1月,國務院批准繞月探測一期工程立項,並正式命名為“嫦娥工程”。歐陽自遠被任命為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他和總指揮欒恩傑及總設計師孫家棟一起組成了嫦娥工程的“鐵三角”。
歐陽自遠:孫家棟總設計師跟我説,他説歐陽啊,我是給你打工的。我説你瞎説,這怎麼可能?他説,去不了月亮,我老孫負責,但是到了月球看什麼、關注什麼、拿什麼、要解決啥問題,那是你的事,老實説最後還是要向你交差的,我們就是這種關係。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在西昌發射升空。11月5日上午11時37分,嫦娥一號第一次近月制動成功。那一刻,歐陽自遠和欒恩傑、孫家棟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了一起。
04
“嫦娥五號”採回的1731克月壤
將這樣使用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發射升空,飛向月球。在經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地球,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採集自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重量為1731克。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圓滿完成。
記者:當年的0.5克都可以做研究,那1731克又可以給我們提供多少空間?
歐陽自遠:我們大概有幾部分用處,第一部分確保國內的科學家他申請有特殊的一些儀器設備,他做當然會超過0.5克,會更多一些。我們要開展國際合作,人家國際上別的國家也想做那個地方的石頭,人家最想做,這個是國家跟他們商量以後要做的,這是一部分研究用的樣品。第二部分展覽用的樣品,公眾要看什麼是月亮的土壤,所以現在已經送給國家博物館100克,我們自己國家天文臺還要儲存比較多,現在畢竟科技發展不是説已經完善完美了,還有很多餘地要發展,留點樣品以後有新的技術再做分析。
05
科學家爺爺入駐短視頻平臺
“科普會讓公眾越來越愛國”
2014年11月4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一顆編號為8919號小行星命名為歐陽自遠星。儘管已經86歲,歐陽自遠仍然保持著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11點睡覺、工作一整天的生活節奏。工作忙時,以外賣充饑是常態。
歐陽自遠:現在我是我們國家嫦娥工程領導小組的高級顧問,當然顧問也可以問也可以不問,但我覺得人家很尊重我們,希望有些關鍵性的問題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所以我盡力支持他們的工作。
為推動中國探月計劃的實施,歐陽自遠經常找機會宣傳中國探月的重要性,他每年都會做科普報告五十余場,累計聽眾數萬人。天外來客、從月球探測到火星等太陽系行星、地外生命探尋……他的報告主題生動而有趣。最近,歐陽自遠還以個人賬號身份入駐短視頻平臺,通過方寸螢幕間的“科普講臺”,與公眾交流互動。
歐陽自遠:建設現代化的國家不能光靠經濟,公眾的科學素質也需要提高到一定水準,我覺得科普是我們科學家的責任。通過科普讓公眾越來越熱愛這個國家,越來越理解這個國家。每次收到小孩兒回信,我都感覺有一股非常巨大的熱潮在推動著我。他們説爺爺,聽了您的報告,我現在對太陽系、對月亮有興趣,我以後也要做一個科學家,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我們小時候沒有這樣清晰的追求,他們有追求了,未來建設科技強國的責任要由這些人來擔當,他們有這樣的夢想,我們國家就有希望。
相關新聞
- 2021-04-28攜手探索浩瀚宇宙 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探月合作
- 2021-04-25嫦娥六號任務預計2024年前後實施 或將繼續月背征途
- 2021-04-25“土”特産後還有啥?——中國探月工程新看點前瞻
- 2021-05-17人民網評:以探索之心在火星刻上中國“腳印”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