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與台灣(三)《告台灣臺胞書》的發表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7-05 15:51:41 | 來源: 臺海網 |
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資料圖:中國代表喬冠華和黃華在聯合國大會上開懷大笑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經過22年的長期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打破了西方對新中國的封鎖。至此,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從政治、法律和程式上得到了公正、徹底的解決。這也表明,聯合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同一個中國原則。
與此同時,中美關係逐漸解凍。1971年,毛澤東親自批准了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打開了隔絕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大門。7月9日至11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訪華,為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前站。
資料圖: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美國聲明“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此後,中美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建交談判,談判的焦點是美國如何處理與台灣的關係。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實行改革開放。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方針和政策圍繞這個決策進行了調整。
同月,中國和美國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斷絕與台灣當局的所謂“外交關係”、廢除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軍。中美建交是兩國關係的重大發展,是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也對整個臺海形勢産生了重大的積極影響。
資料圖: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中心觀看表演時與美國總統卡特一起向觀眾致意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從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做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1977年7月,鄧小平重新擔任中央黨政軍重要領導職務以後,在綜合考慮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任務、基本思路、發展戰略中,形成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思想。他在會見美國等外國人士時多次表示:我們力爭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在解決台灣問題時,會考慮到台灣的實際情況,尊重台灣的現實,採取恰當的政策。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及台灣問題時指出:“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我國神聖領土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的前景,已經進一步擺在我們的面前。”這一提法的特別之處在於沒有使用 “解放台灣”一詞,而是提出“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政策主張。
資料圖: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指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告台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台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撤除阻隔兩岸同胞交往的藩籬,推動自由往來,實現通航、通郵、通商,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面對大陸方面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台灣當局一概視為“統戰陰謀”,蔣經國1979年4月4日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三不政策”),但迫於各方壓力,台灣當局不得不停止對大陸的炮擊,採取一些有利緩和臺海緊張局勢的措施。《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後,祖國大陸方面積極推動“兩岸三通”進程,兩岸堅冰逐漸消融。
《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標誌著解決台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兩岸關係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相關新聞
- 2021-07-02中國共産黨與台灣(一)“解放台灣”口號提出和台灣問題的産生
- 2021-07-05中國共産黨與台灣(二)“和平解放台灣”的思想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