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評民進黨“執政危機”之一:畸形的“民選獨裁”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8-09 16:40:4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對於民進黨越發“獨裁”的討論已經不勝枚舉,對於“綠色恐怖”的批評同樣不絕於耳。香港《亞洲週刊》曾以蔡英文身披龍袍的封面直指民進黨“民選獨裁”的真相,並引發了民進黨當局的強烈反應。對於民進黨背棄所謂“自由民主”的指責,並非如民進黨所説是大陸方面發動的“認知作戰”,因為批評民進黨背離“初心理想”的往往是民進黨“前大佬”或者目前與民進黨漸行漸遠的“前同志”,如郭正亮、陳文茜、施明德等等,甚至連台灣地區前正副領導人陳水扁和呂秀蓮對民進黨也不乏“痛心”的批評。
準確來講,蔡英文執政後的“權力當局”,與“前蔡英文”的“民進黨在野集團”形成了政治對立。其根源在於蔡英文當局是借“民主之力”(即民進黨內各個選票集團的合作)執政後,卻未實行和分配“民主之利”(即給予支持者和各個派系合理的政治回報),隨後又借著“民主之名”(即全面執政帶來的所謂“政治代表性”),用“亂作為和不作為”徹底革了台灣的“民主之命”(即所有紅利除了給“親蔡”力量分肥,上供給美國,卻沒法給選民最起碼的政治交待和治理成績)。因此,台灣島內,除了蔡英文政治集團還拿著“民主拜物教”充當“台獨有理,反動無罪”的神主牌,並借著這塊神主牌,給所有的反對力量和反對聲音套上“反民主”的罪名外,實際上台灣民眾正在反復被民進黨執政下的無數慘烈事實所教育乃至教訓,在政治上已經有所覺醒。
雖然從整體層面來看,也許台灣主流民意並未上升到反思整個“選舉體制”的正當性,但絕對意識到了“民選”可能成為“獨裁”的“育兒所”和“遮蔽墻”。究其原因,之所以説“民選獨裁”是“台獨式民主”的必然“結局”,其“反中反共”的本質決定了其“選舉核心議題”並非“民權”,亦非“民生”。民進黨主導的“台獨式民主”,必然會最大程度地壓榨台灣人民所生産出來的價值和資源,以此來討好強力支持者即美日等域外勢力的歡心和支持,最終選擇走向“民權”和“民生”的反面,這是“台獨式民主”的內在反動本性所決定的。“台獨式民主”必然是“民選式獨裁”,而“民選獨裁”體制的反動與無能,必將把台灣人民帶入更大的苦難之中,因此也就孕育了台灣民眾集體反思和反抗“台獨話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民進黨的斑斑劣跡表明,拋棄“台獨”,台灣人民才能真正享有“民主”,這同樣是根據事實和邏輯所推導出來的必然結論。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民選獨裁”就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蔡英文“親美賣臺”小集團與作為經濟基礎的台灣勞動人民和産業界的根本利益徹底背離的“政治現象”和“經濟現象”。蔡英文當局的“民選獨裁”不是簡單的政治行為,而是民進黨執政當局圖謀“倚外謀獨”的一種複雜的歷史現象。究其根本,“民選獨裁”體系,是為了保障美國在臺利益以及民進黨“親美賣臺”小集團利益而形成的一整套瀰漫于“台獨”觀念、制度乃至行為的政治規訓機制。這套機制在蔡英文執政時期徹底成熟,成為一套集偽裝、欺騙、恐嚇、暴力、強制和引誘等“話語治理技術”的“台獨”整體裝置。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至少是引發群體性的自覺反思。除了國民黨等天然的反對力量之外,就連民進黨歷來倚為鐵盤的台灣青年群體在保護島礁的社會運動中,也表現出對於民進黨背離“綠色理想”的強烈質疑與集體不滿。蔡英文當局明明是如此擅長“認知作戰”,卻實質性地失去人心。現在的陳水扁做電臺政論節目,也是批評民進黨和蔡英文當局,因為這是台灣人民唯一想聽的,也是唯一認可的政治事實。以此推斷,民進黨“前精英”群體對於現在的蔡英文集團的集體“背叛”,即使不是他們自己的意見,也是他們代表很多真實民意出來表達的。蔡英文當局上臺後的種種作為,哪怕是歷來“反中反共”的所謂島內自由派乃至“台獨基本教義派”也是看不下去的。民進黨“一黨獨大”的表面強勢是“眾叛親離”的實質本相,在這種情況下,以“民主”的名義實施“獨裁”,成為一意孤行的蔡英文當局的唯一可選的政治路徑和治理話術。
總體來看,蔡英文當局的“民選獨裁”不僅與美式民主體制的內在缺陷息息相關,其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能又遠甚于美國。
之所以説美式選舉型民主存在內在缺陷,是因為“反民主”的民粹分子(如特朗普)同樣可以借助所謂選舉獲得執政權,並且在美國最高層和最深處對於美式民主體制進行最強程度的破壞與解構,這就意味著選舉通常只有程式上的所謂“合法性”,卻無法保證當選者的“政治正當性”。蔡英文借助“反中反共”“保衛主權”的話術得以兩次獲勝,期間還經歷了所謂的“韓流”等反民進黨浪潮,足以説明選舉型民主對真相是極易“失憶”的,投票選擇可能是“臨時”的,輿論傾向或許是“激情”的,因而是可操縱的,極易喪失實質的真實民意的代表性,給極端勢力上臺保留了“體制內反民主”的機會。
台灣“選舉體制”的問題更甚于美國,是因為台灣的政治體制是次生性的移植産品,本身並不符合台灣的實際情況。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台灣特殊的族群構成和“統獨”鬥爭等因素在政治轉型中將“民主”徹底簡化為“選舉”,使這種制度本身的內涵被抽離和壓縮,與民主制度相關的“國家統一”、政治制衡、整體願景乃至治理能力通通被無視和剝離,從而為現在“民選獨裁製”的出現鋪平了道路。歸根結底,堅持“台獨”的民進黨不僅僅是刻意簡化了“民主”的複雜實質,還過度美化了“美式選舉”的政治功能,更在對比中時刻“醜化”大陸,形塑了“台獨即民主”的“話語霸權”。
民進黨從來不是一個民主政黨(其內部有較為剛性的黨紀和派系),卻借助“民主化”的機會奪取了政權。從根本上説,如果台灣地區的政治體制中但凡還有一點民主基因的話,民進黨的“天職”就是發現並消滅之,並使“民主”變成自家的專利權,“壟斷民主”才能實現“終極獨裁”,這就是民進黨“台獨式民主”的“奪權辯證法。”(作者:王豐收 京臺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相關新聞
- 2021-08-06新華時評:美新政府對臺軍售違背承諾延續錯誤是在玩火
- 2021-08-06國際銳評:美若對臺軍售,必遭堅決反制
- 2021-08-02在台灣問題上玩火,終將引火燒身(日月談)
- 2021-08-09三評民進黨“執政危機”之三:糟糕的“兩岸答卷”
- 2021-08-09三評民進黨“執政危機”之二:瘋狂的“民生恐怖主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