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塗鴉 融通兩岸共繪家園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1-12-11 22:00:0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在2021海峽論壇第三屆創意塗鴉大獎賽頒獎儀式上,嘉賓與獲獎者合影。
海峽飛虹轉載台灣媒體《台灣導報》綜合報道。
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故鄉——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大社社區舉行的兩岸青年創意塗鴉大賽,已成為這幾屆海峽論壇上最有“看點”的活動。兩岸年輕人在僑居、廟臺、古厝和街角痛快揮灑顏料與才氣,把他們的兩岸印象彩繪上墻,讓美麗大社多了文創味。隨著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的開幕,第三屆創意塗鴉大賽10日也在廈門決出金獎。本屆大賽以「融通兩岸、共繪家園」為主題,入圍上墻的五幅作品一如既往扣題,閩臺元素多多,兩岸情誼滿滿。
12月10日,在廈門市集美區大社文創旅遊街區,二等獎畫作《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的創作者們與塗鴉作品合影。
在上墻彩繪《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時,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徐思睿和小夥伴們遭遇了一點小問題:那位賣小吃的阿姨把蚵拉煎的攤子支到了旁邊,彩繪這面墻上的窗子後面又正好是伯伯的灶臺,閩南美食的香味,每天都在夾擊他們;還有那個五六歲的閩南小姑娘,逮著機會就往墻上偷刷顏色,這小調皮蛋呀!擔任賽事指導老師的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産品設計係副主任汪少烽,正在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攻讀博士。他認為,可以借鑒台灣經驗,把地域特色放進去,塗鴉藝術加上“那些人那些事”,能夠幫助集美大社活化起來。
12月10日,在廈門市集美區大社文創旅遊街區,前來參觀的台灣青年黃愷嘉在一等獎作品《燈火闌珊處》前留影。
徐思睿邀請小女孩,想畫就畫吧,“希望她留下一輩子美好的記憶”。他們又把閩颱風行的風獅爺做出浮雕效果,方便小朋友們“觸”景生“情”。
12月10日,在廈門市集美區大社文創旅遊街區,優秀設計獎作品《海峽一日遊》作者(左二)向媒體介紹畫作內容。
他們把蚵拉煎攤子上的美食都畫上墻,又特別增添不少台灣美食。“飯香就是家”,在徐思睿想像中,“兩岸一家”,就是“一個大門分兩扇,進進出出一家人。”台灣青年邱淩嘯也遇到了難處。大陸小夥伴張煜帝設計了一幅蒙德里安風格的色塊圖《集裝箱》,圓與方,靜與動,“打破思維與定勢,去創新去創造”。他們一致覺得,這象徵兩岸青年探索前路的勇氣和智慧,但是塗鴉地點被框定在一條“有些幽深”的小巷裏。怎麼把高冷抽像的解構主義,變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呢?已經在鄉村振興大潮中“畫了好幾個福建村子”的邱淩嘯果然是高手,他在原作上鑲嵌了幾顆泡沫球,“每個人走過來可以戳一下”,樂趣爆棚。“這就是交互,從用戶體驗出發。”立志於從事設計的張煜帝對這巧思十分佩服,“不愧是台灣經驗。”
12月10日,福建廈門,市民從獲得一等獎的塗鴉作品《燈火闌珊處》旁經過。
曾偉福、陳海松團隊則用“夜市”來表現主題。台北夜市的燈籠、小吃的熱氣騰騰和集美大社的“嘉庚瓦、燕尾脊、紅磚墻、坡頂屋”,熙熙攘攘又錯落有致,混響出“兩岸同樣的人間煙火”。螢光丙烯顏料令墻繪夜間也發光。擔任評審的台灣青年文創設計師楊超閎建議他們,把梵古式的天空改裝成煙花滿天,“廟會上祈福圓滿的煙火,正是兩岸共有的文化記憶。”
這是12月10日在廈門市集美區大社文創旅遊街區拍攝的二等獎作品《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
“讓我想起駐臺時的一個夜晚,從高雄回台北看到山上的燈光,那種莫名的感動。”《海峽導報》記者林靖東被墻上的彩繪打動了。汪少烽説,台灣注重地域特色,集美大社廣納兩岸元素,“藝術視野更加宏觀和博愛。”面對那一幅幅將廈門風光和台灣101、風獅爺都盡入畫來的墻繪,他笑説:“若有機會,帶著這些作品,到台灣去畫吧。”
相關新聞
- 2021-12-11臺青林哲元:我是一名馬克思主義研究者
- 2021-12-11《尋根之旅》《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這些兩岸創意塗鴉獲獎了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