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白先勇回拜崑曲演員俞玖林: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台灣作家白先勇回拜崑曲演員俞玖林: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今年是虎年,我由衷地祝福你們虎年平安吉祥,希望你們‘小蘭花班’的演員們更上一層樓,藝術(水準)更加提升!”

 

1月29日,在收到崑曲演員俞玖林3天前的拜年視頻後,台灣作家白先勇也通過視頻形式送上回拜祝福。

 

在回拜視頻中,白先勇表示,“我聽説你們這一次到北京去參加奧林匹克藝術節的演出,有蘇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華版,開票第二天票就賣完了,而且應觀眾要求下午還加了一場。我聽了這個很高興,可見北京的觀眾對我們青春版《牡丹亭》情有獨鍾。”

 

他回憶稱,我還記得2004年第一次帶你們到北京去,是在21世紀戲院演出,那次已經很轟動了。媒體報道的標題説“青春版《牡丹亭》使得崑曲的觀眾年紀下降30歲”,可見我們這個戲吸引了大批青年觀眾。現在青春版《牡丹亭》已經演了快400場了,海內外大家都對這齣戲一片的好評。我們到美國、到英國、到希臘、到新加坡,還有中國港澳臺各地去演出,都受到大家的歡迎。

 

“我對你們的期望是,希望把我們崑曲藝術——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像你們老師那樣傳承下去,要讓崑曲藝術繼續在21世紀的舞臺上重放光芒。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心懷大志,要把崑曲復興起來。”白先勇寄語道,“青春版《牡丹亭》已經做了很好的示範了,而且這一齣戲也掀起了‘崑曲復興運動’的前奏。你們現在差不多獨當一面了,我希望你們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台灣作家白先勇回拜崑曲演員俞玖林: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1月26日,俞玖林發佈了一則短視頻,向其崑曲演藝生涯的“貴人”白先勇拜年。

 

他在拜年視頻中回憶起了自己與白先勇的往事:“好久沒有見到您了,我很想念您。《牡丹亭》從2004年首演到現在,已經演了將近18個年頭了。之前每次演出的時候,您都會帶著我們去演,包括白老師您帶著我們去校園,(到)大學生當中去推廣崑曲,作講座、作示範。您和我講,特別在劇本上要多下功夫,讓我演了一個階段之後,就把劇本拿出來重新再仔細研讀一下原著。”

 

“白老師,馬上就是農曆新年了,我在這裡給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永葆青春!”視頻最後,俞玖林作揖拜年,並用蘇州話問候了一聲“新年好”。

 

白先勇1937年出生於廣西桂林,係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

 

作為當代小説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白先勇著有短篇小説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説《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傳記《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近年來,他致力於兩岸崑曲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無名氏《白羅衫》,著有《白先勇細説〈紅樓夢〉》。

 

談起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曾表示,“這個戲勾到了這個民族文化的DNA——一種潛伏在中華民族心靈深處的集體記憶。這種內容,這種表情的方式,人們似曾相識,但卻暌違已久。大家在閱讀《紅樓夢》、唐詩宋詞等的時候,也許已經積澱了這種意識,但是通過崑曲這種極致的藝術形式,大家才可以在舞臺上活生生地看到,於是産生強烈共鳴。”

 

俞玖林1978年出生於江蘇昆山,巴城黃泥山村人,係昆劇優秀青年巾生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最高獎項——第23屆戲劇梅花獎得主。他于1998年7月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昆劇班,後於南京藝術學院表演專業學習畢業。他曾師從石小梅,2003年拜師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汪世瑜門下。

 

俞玖林2000年主演《長生殿》“唐明皇”一角榮獲中國首屆昆劇藝術節表演獎;2001年主演《琴挑》潘必正一角榮獲蘇州專業團隊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金獎,並曾出訪日本演出,受到好評;2004年出演青春版《牡丹亭》柳夢梅,“一跤跌進青雲裏”,一舉成名。

 

除了主演青春版《牡丹亭》,俞玖林還成功塑造了新版《玉簪記》、《西廂記》中一批經典人物。他先後榮獲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優秀劇目、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文華優秀劇目獎等多項大獎。2014年,俞玖林還在家鄉成立了工作室,努力探索崑曲傳承的更多可能性。

 

據名城蘇州網此前報道,2002年,白先勇為了讓崑曲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他希望請年輕的演員,為青年學生進行示範演出。看到之前俞玖林演的《牡丹亭·驚夢》後,他發現俞玖林的氣質、嗓音和形象,像極了他心中的柳夢梅。被白先勇挑中成為青春版《牡丹亭》男主角後,俞玖林正式拜師“巾生魁首”——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汪世瑜,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魔鬼訓練”。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國家大劇院首演,引起轟動,之後開始了“校園行”和“海外行”,陸續登上美國、英國、希臘、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舞臺。

台灣作家白先勇回拜崑曲演員俞玖林:把崑曲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