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數字打臉民進黨“脫鉤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4-15 10:57:2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兩岸經貿開年數據亮眼。海關總署4月13日發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8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另據台灣財政主管部門數據,台灣第一季度對大陸出口額達4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自大陸進口額為218.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台灣對大陸實現貿易順差276.3億美元。大陸持續穩居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勢不可擋。
大陸始終向臺胞敞開溫暖懷抱,願意與臺胞共享發展機遇。臺商持續看好大陸巨大內需市場、完備産業體系、強大生産製造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2021年,台資在大陸投資額達9.4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規模佔總出口比重42.3%,創下歷史新高。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推進實施,大陸經濟環境將更加平穩健康,營商環境將更加公平優化,為臺商臺企提供的機遇將更多、服務將更好,更多臺胞將從兩岸經貿合作、融合發展中獲利受益。
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民進黨卻張口閉口就是“兩岸脫鉤”,不斷詆毀大陸營商環境,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百般刁難,對於兩岸經貿交流更是設置重重障礙,做盡了斷路、挖坑的勾當。
早在民進黨上臺前,他們便大肆攻擊國民黨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際,他們又造謠抹黑,妄稱這將令台灣至少400萬人失業。
為了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民進黨當局捨近求遠、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台灣經濟的出路,下血本砸錢給優惠政策。然而無論是昔日“南向政策”,還是如今的“新南向政策”,皆因嚴重違背經濟規律,只落得一敗塗地。民進黨當局雖大力鼓吹,“新南向”出口數字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中美貿易摩擦發生時,民進黨當局迫不及待地下令島內企業停止進口大陸原物料,對大陸售臺鋼鐵産品等展開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還有人鼓吹台灣企業放棄大陸的生産基地,切斷兩岸經貿往來。民進黨隨後拋出“重組供應鏈”議題,企圖謀求兩岸“産業脫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更鼓噪“趁疫情跟大陸脫鉤”,並以一連串小動作,對兩岸經貿交流橫加阻撓。
抽刀斷水水更流,縱有民進黨當局從中作梗,從歷年經濟數據觀之,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反而更多。要知道,台灣的貿易盈餘來自大陸,中藥材、汽車零組件等諸多原材料和生産部件主要來自大陸,兩岸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怎麼可能切割得開?
島內有識之士指出,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進口市場,更是極重要的生産基地。世界主要經濟體都無法跟中國大陸切割,這就是全球化的産業分工。偏民進黨坐井觀天,不切實際地妄圖與大陸切斷聯繫,豈不可笑之至?!
分明百般繞不開,民進黨不思反省,反倒變本加厲操弄“兩岸脫鉤”。他們幻想著外部勢力撐腰打氣,但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日本“核食”都吃了,天價軍售也多次認了,可曾換來真正的實惠?民進黨口説發奮圖強,卻連島內企業發展最基本的供電保障都做不到,還談哪門子競爭力?其為了一己政治私利,逆經濟規律而動,傷害的是島內民眾的利益福祉。
甭管民進黨當局如何粉飾太平、如何饑不擇食拉外援操縱輿論,都掩蓋不住其施政無方的慘淡現實。台灣擺脫“悶經濟”、重煥發展活力的希望在大陸,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市場規律、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需求,民進黨當局逆勢而行,只會一再被現實打臉至鼻青臉腫、頭破血流。
相關新聞
- 2022-03-11臺胞談兩會:“我們親眼見證了大陸這些年的巨大變化”
- 2022-01-17白重恩:“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2022-01-25“問題在於經濟!”
- 2022-04-14民進黨當局迫害統派人士自由人權,必將成為歷史罪人
- 2022-01-06改善兩岸關係是台灣走出“悶經濟”的正道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