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青年的上海防疫志願者服務日記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4-24 10:43:0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3月19日,“志願者服務的第3天,首次變身‘大白’為群眾服務,身為藥師,很開心台灣同胞也能幫得上忙。”
4月13日,“臺胞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日記第26天……晚上學校同仁請我過來一趟,第一時間直覺是不是漏發了東西,沒想到是看起來跟吃起來都跟外賣一樣好的豬肉韭菜水餃,真的非常感謝大家對台灣同胞的照顧。”
4月21日,“臺胞疫情防控志願者第35天……那段時間我不是在小區門口貨架前,就是在往貨架的路上,去找快遞包裹。……”
4月23日淩晨1點,將最新一篇志願者服務日記上傳網絡後,上海健康醫學院藥學院台灣教師崔立有才熄燈上床。
崔立有所在的華建二街坊位於上海徐匯區,這是一個頗有點年代感的老社區。小區內老年人多,樓棟也沒有電梯,於是每次發放物資對志願者都是不小的考驗,不過對崔立有來説卻是另一番體驗,“大家都很有人情味,跟台北一樣”。
兩個盒飯和一個家庭
中午時分,又到了志願者領取盒飯的時間,崔立有通常會選擇把中飯和晚飯一併領走,轉身他就來到另一個樓棟。這裡住著一位年近90歲的老爺爺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崔立有攢的這兩個盒飯就是二人的午餐。
“這位90歲的老爺爺獨自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這對照護者本身就是很大的壓力,尤其現在又是疫情封控時期,家庭裏的兩個成員都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送盒飯之餘,崔立有還會將自己的囤貨勻出一些送給老人,這在疫情之下,尤其是疫情之初物資緊張的時候,帶給了老人家莫大的安慰。“我覺得,他家裏物資少的話,就會缺乏安全感,我給他送便當,送物資,雖然沒法做到天天都來,但是他能感覺到還是有人在關心自己,也不會有那麼大壓力了。”
不改對上海的印象
在得知上海疫情之後,崔立有的朋友紛紛從台灣發來問候,怕他物資不夠,詢問他做志願者有沒有風險。
“在上海做志願者,不僅有口罩,還有防護服、帽子、面屏什麼都有,這裡的防疫物資裝備要好很多,其實很安全,每次朋友問我,我都會和他們解釋清楚。”
崔立有説自己並不會因為這一波疫情改變對上海的印象,反而因為這段志願者的經歷,讓他覺得上海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我常説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去吃飯。我現在真的欠了好多人的飯,90歲老爺爺的女兒要找我吃飯,説謝謝我在疫情期間照顧他爸爸;志願者團隊要吃飯,因為大家疫情期間一起奮戰,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大家真的都是很可愛的,人和人的相處要往好的方向去想。”
崔立有選擇將這段難忘的疫情防控志願者經歷寫成日記,“因為這是人的一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我選擇把它記錄下來。”(記者 李佳佳)
相關新聞
- 2022-04-15溫州台資醫療機構同心抗疫情
- 2022-04-20臺籍義工貢獻抗疫“金點子”:建立社區非接觸式“物資銀行”
- 2022-04-21廈門增設臺胞警務服務站 方便臺胞“一站辦”“就近辦”
- 2022-04-21臺胞在內蒙古:一場關於“溫暖”的“雙向奔赴”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