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上海復商復市“進行時”

16日起,上海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先有序恢復超市賣場、便利店、藥店等線下業務,然後再有序恢復農貿市場、理髮和洗染服務等。

 

在街頭巷尾,在商超賣場,在餐飲門店……這座特大城市的“煙火氣”正在逐步恢復。

 

商超復市:貨品充足 逐步開啟線下模式

 

10點,記者在農工商超市柳州店外看到,十余名佩戴著口罩的居民正在這裡以“2米線”的方式有序排隊。門店入場口放置了“數字哨兵”系統,居民掃碼時,就會顯示健康碼、體溫、抗原、核酸狀況是否符合入場要求。

 

新華全媒+丨上海復商復市“進行時”

 

5月16日,在上海市徐匯區農工商超市柳州店門店,市民掃碼進店。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昨天晚上收到通知後,我們連夜做準備,今天一早就恢復營業。”負責人董曉芳説,門店從線上營業模式轉為“線上+線下”雙線營業模式,“相信‘煙火氣’會逐步回歸”。

 

下午1點,位於徐匯區的永輝超市華涇龍湖店也正式啟動線下營業。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的散裝蔬果、幹貨等都被預先分裝、稱重、打上價簽,“門店做法太貼心了,商品都是預先包裝好的,而且這裡的貨品琳琅滿目,感覺我熟悉的上海又回來了。”家住附近的教師王虹説。

 

新華全媒+丨上海復商復市“進行時”

 

5月16日,位於徐匯區的永輝超市華涇龍湖店正式啟動線下營業模式,一位顧客正在店中選購。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門店店長陳為傑説,為了滿足居民線下購物的需求,超市備貨量是平時的3到5倍,“明天開始我們還將有活魚等生鮮運送到超市。”

 

越來越多的商超正在“滿血復活”,為居民餐桌帶來各種各樣的時令新品。“今天線下恢復營業,我們準備了時令蔬菜水果。”上海大潤發南匯店生鮮經理何芳説。

 

光明食品集團方面介紹,未來兩周,集團計劃復市門店150家左右,屆時,1000余家商超、便利門店的復市率將達80%以上。集團各商超、便利門店將進一步做好開業前預防性消毒、落實人員閉環管理、設置“場所碼”“數字哨兵”等各項開業前準備工作,力爭率先復工、有序復工、高效復工。

 

聯華超市方面介紹,截至5月15日,聯華超市及世紀聯華共有1016家直營店及加盟店已完成復市,17日還將有多家位於市中心的標杆性門店正式恢復線下營業。

 

餐飲復商:實行外賣 “線上+線下”

 

復商復市的除了商超,還有實行“線上+線下”外賣的餐飲業。

 

16日上午,在經歷了6天靜默期後,港式茶餐廳東發道茶冰室人民廣場店重新開放,實行“線上+線下”外賣。在餐廳門口,“場所碼”被張貼在醒目位置,所有外賣人員到達後都需要掃碼並由現場工作人員拍照留存後,才可以在貨架上“無接觸”領取外賣。

 

位於上海市中心徐家匯的一家星巴克門店16日也開啟“外賣模式”。記者在這家星巴克門店看到,外賣小哥穿著制服陸續到店門口收貨、按次序送單,店內則按照復市規定將貨品、防疫物資等擺放整齊,測溫和消殺設備一應俱全,幾個店員正忙著接單。

 

新華全媒+丨上海復商復市“進行時”

 

5月16日,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的一家星巴克門店前,外賣小哥到店門口收貨。 新華社記者 龔雯 攝

 

在上海這座咖啡文化濃厚的城市,咖啡店的“歸來”是城市恢復“煙火氣”的重要信號之一。連日來,星巴克位於上海金山區、崇明區、徐匯區的數家門店飄起久違的咖啡香。門店根據所在街鎮疫情防控要求,在做好各項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按規有序恢復營業。

 

商業綜合體“魔都魅眼158坊”相關負責人余仲佳説,158坊對有意願和有條件復工復市的商戶進行培訓和指導,目前,這裡已經有近一半的餐飲企業實現線上營業。

 

協同復工:守望相助 實現“1+1>2”

 

産業鏈上的製造業企業復工需要協同,在復商的過程中,同樣離不開商戶與平臺“聚沙成塔”,守望相助,協同儘快找回都市的“煙火氣”。

 

美發業是受到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服務行業之一。15日開始,餓了麼App正式上線“社區理髮”頻道,首批7個區32個居民小區的市民可以預約理髮。提供“社區理髮”服務的小區均位於防範區,居民可以下樓活動,理髮服務也將在小區的公共區域進行,髮型師及居民需做好防護及消殺工作。

 

餓了麼“社區理髮”項目負責人王璐表示,基於市民需求以及相關防疫政策的更新,後續服務覆蓋的小區數量有望進一步擴大。

 

超大型商業綜合體上海環球港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正在積極籌備復商復市。企業將嚴格落實工作人員每天一次抗原檢測、一次核酸檢測,保供駕駛員和派送員則需每天一次核酸檢測和每天兩次抗原檢測,“希望商場、商戶、員工三方攜起手來,成為疫情防控與復商復市的責任共同體”。

 

近日,淘寶天貓推出“儂好上海”20條措施,通過補貼、貸款、免責、暢通供應鏈循環等一系列“組合拳”,幫助上海商家緩解現金流壓力、降低經營成本。淘寶方面表示,系列舉措將從上海向全國推行,“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信我們很快能找回上海熟悉的節拍”。(記者周蕊、孫青、許曉青、龔雯、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