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國家林草局今天(19日)發佈“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

 

1、中國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

 

2021年,中國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標誌著國家公園體制這一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標誌性的重大制度創新落地生根,也標誌著中國國家公園事業從試點階段轉向了建設階段。

 

首批5個國家公園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陜西、甘肅、吉林、黑龍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個省區,實現了重要生態區域大尺度整體保護,保護了最具影響力的旗艦物種、典型自然生態系統和珍貴的自然景觀、自然文化遺産,體現中國“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對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具有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這是中國生態建設史上、更是林草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動物的家 索南攝

 

2、編制實施《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國家林草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規劃內容涵蓋國家公園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國家級自然公園建設、野生動物保護、野生植物保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等7項工程,明確了推進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整體保護、提升國家重點物種保護水準、增強生態産品供給能力、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主要思路和重點措施,將作為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穩定和品質提升、國家重點物種保護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武夷山國家公園常綠闊葉林帶 黃海攝

 

3、首次完成黃河流域國家級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

 

為規範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提升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國家林草局于2020—2021年組織第三方開展了黃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保護區總體優良率達91.5%,其中,97.6%的保護區設有專門的管理部門並建立了較全面的規章制度,23.2%的保護區開展了一區一法建設,92.7%的保護區已建立了基礎設施,89%的保護區建立了長期固定監測樣地,98.8%的保護區近10年內開展過科學考察或專項調查,39%的保護區在近5年內開展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建設。評估期內,40.2%的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狀況改善較為明顯,超89%的保護區內植被蓋度保持穩定或有所提升。

 

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海南長臂猿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4、國家林草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國家公園研究院

 

2021年6月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科學院共建的國家公園研究院揭牌成立。國家公園研究院匯聚中國科學院系統、林草系統的多領域專家學者智慧力量和科技資源,建設國家公園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機構,為國家公園的科學化、精準化、智慧化建設與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5、國家林草局與國家文物局簽署加強世界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合作協議

 

2021年12月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家文物局在京簽署《關於加強世界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合作協議》。為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世界遺産保護利用道路,加強自然遺産和文化遺産協同保護,推動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産和文化遺産走在世界前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文物局將在相關領域開展緊密合作。

 

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溫帶針闊葉混交林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6、自然保護地系列標準出臺

 

2021年10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發佈《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規範》等系列標準。

 

《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為遵循,提出了自然保護地劃定條件及分類分級系統,同時還明確了自然保護地分類條件與分級要求;《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規範》規定了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的基本要求、範圍與分區、遊憩活動、設施建設和管理等內容。前者從技術角度明確了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分類分級體系,後者則明確了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科學化發展和規範化管理的技術要求。

 

兩項標準的發佈與實施,促進了標準化在中國自然保護地管理改革中的應用和融合,對於推動中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促進自然保護地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有著深遠的意義。

 

7、全國自然保護地網上培訓28.9萬人次

 

2021年2月1日,全國自然保護地在線培訓系統正式運行,同步上線微信小程式。3月2日,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自然保護區整體規劃編制”視頻直播,各級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和技術支撐單位數萬人在線觀看。

 

5月25日起,推出“社區共建月”直播活動,相關專家與保護地一線管理人員分享經驗,推動保護區社區共建能力提升。截至12月,培訓平臺已錄製課程104節,系統註冊人數達2.9萬,累計學習時長24萬小時,學習人次達28.9萬人次。

 

8、自然保護地生態轉移支付資金力度進一步加大

 

2021年,多省出臺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明確資金支持自然保護地的範圍和標準,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山東省印發《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山東省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考核指標》,明確提出對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含國家公園)實施生態補償,2019—2021年,累計落實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資金2億元。

 

江西省出臺《江西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明確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按每個1500萬元進行補助,對國家級自然公園所在地按每個750萬元進行補助。2022年預計按定額分配補助資金2.5億元。

 

四川省制定《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禁止開發區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禁止開發區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暫行)》,明確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按每個360萬元標準進行補助,並規定了使用方向。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支持保護管理工作,激發了各級黨委政府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對推進自然保護地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佈

 

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冷杉樹上的大熊貓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供圖

 

9、《秘境之眼》高峰時段觀看人數超過5.5億人次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合作的原生態動物視頻全媒體節目《秘境之眼》每期播出時長從1分40秒增加到兩分鐘,節目內容更豐富、故事性更強。全年節目圍繞熱點、把握節點,雙屏聯動、多樣展示,新聞性、時效性增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助力國家公園建設與宣傳,年初推出10期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特輯,首播平均收視率0.859,一季度觀看人數超過96億人次。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公佈前,新媒體矩陣式宣傳,大屏製作11期預熱節目,觀看人數超過5億人次。首批國家公園宣佈設立當天推出國家公園特輯,連播10期,觀看人數超過5.5億人次。

 

12月每週末播出國家公園特輯。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有關自然保護日和國慶節等節日及重大事件的時間節點,編排時效性、多元性、多樣性的系列主題節目,大大增加了《秘境之眼》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如5月配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開展精彩影像點讚活動,在往屆評選活動基礎上增加了面向自然保護地的“我為野生動物代言”和直擊G拍視頻等全新宣傳方式,視頻總播放量達423萬次,點讚達4.87億人次。

 

10、《一方水土》微電影在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電影節獲獎

 

2021年12月16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下,福建龍岩地質公園提交的微電影《一方水土》從全球27個國家的62件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電影節第二名,這也是中國17件參賽作品中唯一獲獎作品。

 

《一方水土》講述父女兩代林業人成長與傳承的故事,在樸實的場景中歌頌客家人溫暖的親情與鄉情,同時展現龍岩地質公園的地學、文化和生態特色,可持續發展成就,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景。

 

2018年1月,龍岩地質公園被正式確定為2020年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的世界地質公園候選地。2019年2月,因機構改革調整,申報工作移交至龍岩市林業局。龍岩市林業局成為機構改革後,全國範圍內第一個承擔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的林業部門。

 

(總臺央視記者 施韶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