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飚高,為什麼台灣民眾普遍無感?這個兩岸真相不得不知

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宣稱,2022年台灣人均GDP或達到3.6萬美元,有望“時隔20年,再度超過韓國”,又因為日元貶值,島內部分網民喊出“趕超日本”的口號。

 

可是從台灣有關電視節目可以看到,島內民眾對當局口中的人均GDP增長卻普遍無感。那麼台灣工薪階層的收入究竟怎樣?為何台灣人均GDP三倍于大陸,兩岸民眾的幸福感卻大不相同?

 

對於GDP增長,台灣民眾為何無感?

 

得益於疫情下全球晶片短缺,台灣半導體元件、電子設備等産業高速發展,數據顯示台灣最近三年人均GDP激增7000美元,讓本已在“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吊車尾的台灣,打了一個“翻身仗”。

 

台灣人均GDP飚高,為什麼台灣民眾普遍無感?這個兩岸真相不得不知

 

在“蔡英文自豪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你信嗎?”的台灣街訪中,台灣民眾都不約而同的將貼紙,貼在不相信一欄上。台灣某電視節目視頻截圖

 

然而,針對台灣人均GDP的“大躍進”,一般的台灣老百姓卻是無感的。第一,當然是因為大多數的台灣民眾收入並沒有增長多少。臺“主計處”薪情平臺顯示,只有3成的台灣受僱員工每月平均總薪資超過新台幣5.6萬元(約合人民幣12883元)。以2021年為例,台灣銀行業每人月均薪資增加了1080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48元),但佔人口大多數的社會服務業,卻人均減少了196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5元)。台灣看似亮眼的平均數字,只是被少數行業與少數人給拉高的,普羅大眾自然對所謂的GDP增長無感。

 

第二,收入不見增長,台灣百姓卻不得不承受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壓力。據臺“主計處”公佈的CPI數據,屢破2%的警戒線,今年4月更是攀至3.38%,創下“9年半最大漲幅”。台灣通膨壓力不斷爆表,物價的上漲,讓民眾荷包實際購買力不斷縮水。據台灣行政部門公佈,2021年台灣受僱員工每人月均薪資為新台幣55754元,年增2.94%。但是若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實質薪資則“年減 0.04%”,薪資漲幅完全跟不上物價飆漲的速度。

 

台灣經濟增長,為何未體現在百姓收入上?

 

島內人均GDP增長和民眾實際收入增長為何嚴重“不匹配”?大多數台灣百姓為什麼收入不見增長,甚至負增長?首先,我們認為,在行業分配上臺當局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2021年疫情背景下島內房價卻一路飆升,民眾哀號“努力工作30年,買不起一間房”。只見房價不斷被炒高,卻不見當局出手進行調控;2021年臺股同樣繁榮,然而“內線交易”疑雲不斷,最出名的當屬某“臺産”疫苗了吧?在島內,股市儼然成了少數權貴,斂財分贓的工具。

 

第二、拉動台灣GDP增長的“最大戶”——島內高科技大廠,實際多由外商參股,因而“大量利潤被美國人賺走了”。以臺積電為例,臺積電的最大股東可不是張忠謀,而是美國的花旗銀行。或明或暗的美國資本,佔據了臺積電的絕大部分股份!這也是為啥老美一句話,臺積電就得遠赴美國建廠,進行這場明顯高風險的賠本投資,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台灣人均GDP飚高,為什麼台灣民眾普遍無感?這個兩岸真相不得不知

 

當局防疫不力,台灣民生受疫情衝擊。圖片來源於台灣中時新聞網

 

第三、當局防疫不力,衝擊台灣民生。從口罩荒,到疫苗荒,再到試劑荒,臺當局的“超前部署”成了笑話。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直接後果,是對島內消費、旅遊、餐飲等這些關乎“庶民經濟”的行業造成了嚴重衝擊。臺當局標榜的所謂紓困方案卻是“看得到領不到”,平民百姓根本拿不到實惠。

 

此外,臺當局僅依據房地産、高科技、股市等少數産業的繁榮,這些台灣經濟“帳面上的數字”,就認定台灣經濟大好,理直氣壯地轉嫁防疫成本給普通民眾。要知道台灣民眾測核酸可都是收費的,一次檢測高達2000新台幣(約合人民幣幣500元)的費用,讓台灣民眾直呼“肉疼”!就連號稱免費施打的疫苗,實際上也是要收取“掛號費”等名目的各種費用。難怪有台灣女子來大陸免費做核酸後,幸福地發出“省下了很多錢”的感慨。

 

為何人均GDP三倍于大陸,兩岸幸福感卻不同?

 

2021年台灣GDP增長6.28%,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八,人均GDP達到3.38萬美元,接近韓國的3.48萬和日本的3.93萬美元(IMF統計),約是大陸人均GDP的2.6倍。

 

但兩岸民眾的實際生活感受,卻體現不出這2.6倍!台灣人曾經的優越感已經蕩然無存。對大陸經濟如今的飛越發展,我接觸的多數台灣人還是承認的(在台灣電視節目上,為了節目效果“秀智商”的那些人除外),這是因為近30年來兩岸發展的差距一直在不斷縮小。

 

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曾在一檔節目中形容:很久以前,台灣發展的對比對像是整個大陸,後來漸漸變成對比一個省,到如今,變成了對比一座城市。這話不無道理,兩岸對比的整體趨勢,一直在朝著一個方向加速狂奔。2021年上海GDP突破4.3萬億,與台灣差距僅6000億左右,而上海經濟增速超過台灣,所以用不了多久,就真是的“一個台灣省不如一個市了”。

 

台灣人均GDP飚高,為什麼台灣民眾普遍無感?這個兩岸真相不得不知

 

台灣女子在大陸接受免費核酸檢測後,表示自己剛從台灣回來,在台灣做核酸每次收費2000元台幣,這讓她很是不捨,由衷表示希望台灣也能做到免費。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台灣人均GDP三倍于大陸,但事實上兩岸民眾生活水準已經相差不大。島內民眾月薪的中位數為4萬元新台幣出頭,比大陸一二線城市高出不多,但扣除物價因素,幾乎處於同一水準。但若從年輕人購房、購車比例上看,台灣甚至還比不上大陸,這是因為兩岸經濟體量的巨大差異,導致年輕人的發展機會也是天差地別。而且,隨著大陸新經濟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等科技創新的進步,給大陸民眾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便利體驗。這些因素,也讓兩岸民眾的幸福感差異越拉越大,台灣青年的失落感越來越多。

 

最後必須要説的是,連普通台灣百姓都知道,只有恢復兩岸交流交往,島內觀光、餐飲、消費等行業才能恢復生氣,數以千萬計的從業者才能找回生計。然而,民進黨在“台獨”優先的政治路線下無視民間呼聲,對兩岸交流往來各種設限,挑撥兩岸情緒無所不用其極,使得台灣民生經濟復蘇阻礙重重。一枝獨秀的科技産業,撐不起台灣民生,更救不了生活困頓的底層民眾。民進黨當局不關注民生需求,不解決社會問題,又黨同伐異鉗制輿論製造威權,意圖永久執政。

 

如果任此惡性循環下,台灣將走向何方?台灣各界應省慎之。(文/木心, 華夏經緯網原創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