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鏈補鏈強鏈贏得發展主動權 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再上新臺階

“産能提起來了!”7月初,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汽車工廠內,加工車間內的大型自動化設備上都挂著“量産中”的牌子,設備上代表著運轉的小風車飛速旋轉著……隨著生産經營秩序逐步恢復,封控管控區域外員工已全部復工,企業上崗率99%,産線開工率100%。

 

中國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全面恢復、企業加快生産節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效果初步顯現……連日來,上下游加速聯動,一度停滯的汽車産業鏈正在“滿血復活”,目前國內汽車産銷已全面恢復到正常水準。

 

今年上半年,汽車等重點産業以點帶鏈、協同復工對産能的提升效果明顯,讓蓄力滿滿的中國製造開足馬力,為滿足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不同需求全速運行。

 

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産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圍繞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這次重要會議強調: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産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打出“穩鏈”組合拳

 

上半年重點産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提升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暢通交通物流,優化國內産業鏈佈局,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

 

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聚焦暢通交通物流,保障市場主體運行;著力鍛長板補短板,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産業綜合競爭力。

 

5月31日,《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正式發佈,包括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六個方面共計33項措施。其中提到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政策,包括加大對民航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的紓困支持力度、優化企業復工達産政策、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等7項具體舉措。各項暢通産業鏈供應鏈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積極推動了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産和復工復産。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6月24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流量達到748萬輛,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8.3%。

 

産業鏈,是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突出龍頭企業,突出産業鏈關鍵節點企業,帶動相關企業復工復産。”工信部此前召開會議明確,將在重點産業和關鍵節點上加力施策,保産業鏈穩定運轉。

 

汽車産業穩産保供是穩工業的重點,大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至關重要。“3月底為有序復産,公司急需將23家供應商的庫存零部件一次性運出。”一汽集團供應採購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工信等相關部門與他們連夜研討制定方案,逐一核實復産人員名單,細化物流防疫等舉措,最終順利將98萬件零部件運出,有力支撐了企業産能爬坡。目前,一汽集團在長春的五大主機廠全部復産,各工廠均已實現整車下線,帶動吉林省內700余家供應商全部復産。

 

一系列政策落地,讓企業有了獲得感,也為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産業鏈供應鏈是工業經濟的命脈,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能夠扭轉下滑態勢實現恢復增長,一大重要因素正是著力暢通穩定産業鏈供應鏈,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民生,推動包括2.25萬家部省“白名單”企業在內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平穩生産,從而有力支撐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産業鏈環環相扣,實際上也是命運相連。統計顯示,儘管受到疫情衝擊,高技術製造業仍表現出較強韌性,增速快於全部工業。今年1至6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0.2%。

 

汽車等産業上下游鏈條長,精細化程度高,高度依賴供應鏈體系,對製造業拉動作用較大;農機等基礎性産業,連著春耕生産;油氣開採、農副食品加工等産業,關係民生保障……重點行業,上下游各環節一個個疏通,輻射著全國大市場。

 

持續發力“補鏈”

 

中國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保障中國産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産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産業備份系統。”

 

當前,“自主可控能力”已被視為實現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升級的一把“鑰匙”。

 

國內首臺超長行程高鐵行業專用高速五軸加工中心成功下線、世界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鑄鍛銑一體化3D列印數控機床研發成功、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百餘種材料産量居世界首位……中國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産業鏈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更多企業在産業優勢領域瞄準“卡脖子”技術,練就“獨門絕技”。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如何打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方面要著力鍛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産業領先地位前瞻佈局前沿新興産業,掌握産業發展主動權;另一方面要著力補短板,深入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在關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産供應體系,確保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江蘇南通海邊風場,一座座潔白高聳的海上風電機迎風轉動。支撐龐然大物安然屹立的,是一根根直徑6米、長達77米的鋼樁,而將鋼樁打入43.5米深海底的,是去年年底由中信重工自主研製的超大型液壓打樁錘。

 

“液壓打樁錘是海上風電基礎施工的關鍵設備,以前長期依賴進口。新産品的成功研發助力中國海工裝備領域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中信重工有關負責人説。

 

在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新材料車間,聯合百度智慧雲打造的人工智能質檢設備,讓單個絲錠的檢驗時間縮短到2.5秒,檢驗效率相比人工質檢提高70%。

 

“2019年全球首創的無模組動力電池包技術,如今已經進化為3.0版本麒麟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超過250瓦時每千克,電量比國外同行追捧的4680大圓柱電池系統高13%。”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説。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達154.5吉瓦時(GWh),同比增長142.8%,佔全球總裝車量的52.1%。今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10.1吉瓦時(GWh),同比增長109.8%,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大企業中中國佔據6席。

 

動力電池産業高速發展帶動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據悉,廣汽埃安已經在電池自研和自産方面投入了近10億元,自主研發推出了埃安動力電池技術群。同時,其投資3.36億元自研電池中試線也已經開工建設,將於2022年年底建成,並正式投入運營,包括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在內的自研電池技術將在此條試製線實現自主生産。

 

以“強鏈”為抓手

 

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貢獻“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努力重塑新的産業鏈,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要拉長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産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産業鏈優勢,提升産業品質,拉緊國際産業鏈對中國的依存關係,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

 

當前,受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全球産業鏈創新鏈分工格局、運行邏輯、規則體系、競爭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發展呈現新趨勢新特點,也讓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影響力更直觀地體現出來。

 

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正在採取一系列舉措,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中國發揮著“壓艙石”作用。這得益於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擁有全球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

 

一方面,中國産業鏈供應鏈與全球生産網絡高度融合。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的《全球貿易最新情況》報告,2021年,全球貿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8.5萬億美元。中國進出口總值在世界貿易總量中的佔比超過20%。

 

另一方面,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並形成巨大的經濟規模效應、産業集群優勢和物流網絡體系,在幾乎各類産業鏈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生産網絡的重要樞紐。

 

在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上,中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還是辦公物資、數字産品,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産基地。

 

中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在關鍵零部件本土化、技術創新産業化、産業協同數字化上進行積極探索,愈發成為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轉的重要力量。

 

前路漫漫,唯有進取。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競爭也日趨激烈。全新的考卷已然鋪展,更難的考題等待解答。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要把握大勢、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要在新一輪産業革命中找準定位、在世界經濟版圖重塑中搶得先機,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