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指數揭示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向好

航運指數揭示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向好

 

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集裝箱碼頭,場橋在堆場內吊運集裝箱。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在海風輕拂中,中國北方大港天津港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維京海”輪滾裝船。

 

隨著來自河北定州的660台汽車乘此輪駛向智利利爾奎港,這裡正式開通了以星南美滾裝新航線,京津冀區域的出口通道更為暢通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球海運價格波動劇烈,“一箱難求”曾困擾不少依賴海路運輸的貿易企業。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來,一項重要指數的變化顯示出中國供應鏈趨穩向好的發展態勢。

 

6月30日,中國北方內外貿海運價格的“風向標”——天津航運指數(TSI)收于1883.11點,環比5月末微跌0.48%,較年初下跌3.39%,延續了下行走勢。其中,北方國際集裝箱運價指數(TCI)收于3073.01點,較年初下跌13.37%。

 

航運指數揭示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向好

 

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集裝箱碼頭,智慧水準運輸機器人在堆場內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負責人分析稱,國際集裝箱運價回落是TSI下滑的主因。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海運供應鏈運轉效率提高,主要航線運價均有所下調,航運指數平穩回落釋放了出口企業復工達産、港口運輸穩步“回暖”的積極信號。

 

沿著曲折的海岸線向南,趨於穩定的形勢在中國另一個經濟發達區域——長三角同樣鮮明體現。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集裝箱泊位已滿負荷運轉,萬噸巨輪接連駛向海平線。而在200多公里外的長江揚州港,裝載30件風電葉片和173件風電裝備部件的“奧倫”號通用散雜貨船,也順流而下駛入東海。此前,已有兩艘通用散雜貨船由此啟航,搭載風電塔筒駛向澳大利亞。

 

炎炎夏日裏,中國南方幾大樞紐港口開足馬力、保障運輸,新造船舶也相繼出海試航,其背後是工業企業的旺盛活力。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周度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4203.27點,比年初歷史最高位的5109.60點回落近20%。

 

“航運指數軌跡反映了今年以來企業所面臨的集裝箱運輸市場變化,顯示出供需矛盾正在緩和、運輸成本和效率向常態回歸。”全球捷運(上海)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區總裁卞辰明分析説。

 

航運指數也反映著中國沿海地區內貿流通領域的發展活力。環視遼寧省沿海,一個個口岸繁忙有序、運轉高效。今年運營的“大連—寧波”內貿航線搭建起物流運輸保障的新“橋梁”,促進了東北地區與長三角區域間的經濟循環。

 

數據顯示,國內沿海集裝箱運價同樣相對平穩。6月末,沿海集裝箱運價指數(TDI)收于1520.75點,較年初微漲2.41%。該指數已重回平穩上升通道。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表示,相比國際航運價格,內貿海運價格曲線更能反映當前中國經濟冷暖。以穩為主的航運指數表明航運供需基本恢復常態,這對於下一階段經濟的回升具有重要指示價值。

 

疫情期間,中國通過引導主要國際班輪公司加強在樞紐港口航線的航班和艙位投入保障,制定實施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費收費標準政策等多種方式,維持産業鏈供應鏈平穩有序發展。多名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對於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活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1-5月份,主要國際班輪公司在中國主要出口遠洋航線累計投放987萬標準箱的艙位。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至5月,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160374億元,同比增長8.3%。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新華社天津7月3日電(記者王寧、劉惟真)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