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作物種源自給率超過95%—— 更多鄉親挑上“金扁擔”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8-24 16:37:37 | 來源: 人民日報 |
水稻管護正忙,北大荒紅衛農場第五管理區種植戶齊放卻從容淡定……
“叮咚”一聲,齊放的手機收到智慧平臺提醒:“最近降水偏多,請加強肥藥調節,預防病蟲害。”看完信息,齊放帶著植保隊趕赴田頭作業。“靠著大數據抓田管,墑情、溫度、病蟲害等信息一目了然,生産更有準頭。”齊放説,“種田變成了精細活,稻米豐收有保證,品質也提高了。”
穩産增産根本出路在科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0年來,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支撐保障糧食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菜籃子”供給充裕,“米袋子”保障有力。
科技賦能
農業穩産保供品質優
“早上一片金黃,晚上一片碧綠。田間‘鐵牛’馳騁,現在種糧輕鬆多了。”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馬荃鎮林溪村,種田大戶吳友發承包的1700多畝農田裏,各式現代化農機大顯身手。“以前搶收搶種得忙個把月,現在十來天就完事了。”
大農機助力,田野裏“雙搶”有條不紊:一邊收割機轟鳴,金黃稻穀入倉;一邊插秧機忙碌,青青禾苗下田。“旋耕機、拖拉機、收割機一應俱全,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早稻顆粒歸倉,晚稻豐收在望,吳友發滿面笑容……
農機裝備提檔升級,助力端穩“中國飯碗”。中國可自主研製4000多種農業機械裝備,水稻機械直播、玉米籽粒機收、油菜全程機械化等取得重大進展。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
科技助力農業結構調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新模式怎麼種,一度難倒了不少鄉親。”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滋鎮豐澤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文昌,創新採用“四二模式”(四行大豆、兩行玉米),帶頭示範綠色種植1000畝。
陵城區通過農機補貼、技術創新,助力王文昌節本增效。“經過技術改造,一種農機兩種作物通用,節肥省藥,綠色防控,畝産投入少了一大截。”青紗帳裏,玉米苗身挺立,大豆長勢喜人,“玉米不減産,增收一季豆,豐收就是增收!”今年以來,陵城區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已達6萬畝。
放眼廣袤田疇,各地利用科技賦能農業生産,推動生産向綠,品質向優。“從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雲龍説,中國堅持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負增長。品質安全水準穩定向好,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5%以上,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累計達到6.2萬個。
服務給力
好技術讓農民用得上
河南省桐柏縣的茶園裏,黃鉦荃每天忙個不停,“好技術讓鄉親們看得見、摸得著。”通過土地流轉、技能幫扶、務工就業等方式,黃鉦荃帶動周邊3個村的脫貧群眾200余人參與茶園種植、管理、經營全過程。
“好技術紮根田疇,讓小葉子變成金葉子。”作為河南省科技特派員,黃鉦荃推廣應用茶樹標準化生産、茶清潔化生産加工等實用技術,創建返鄉創業示範園,面向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種植能手等提供創新創業服務,新技術推廣範圍大為拓展。
黃鉦荃只是中國農業基層科技隊伍中的一分子。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強化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推廣,著力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目前全國5.6萬個農技推廣機構和48萬多名農技人員長期紮根田間一線,開展試驗示範、觀摩展示、技術指導等服務,農業科技成果快速進村入戶到田,帶動農業穩産保供、農民持續增收。
“強化科技服務,不光要面對面,還要會屏對屏。”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科技標準體系處處長熊紅利説,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農業推廣線上交流平臺,農業專家成了鄉親觸手可及的“身邊人”。
“大家看這個玉米葉片,葉片十分長,是高稈高穗型,十分高産……”點開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農科雲”諮詢平臺,農學博士、農業研究員化身主播,不僅在室內講解,還會到試驗田為農民線上答疑。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建設運行的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在2000多個縣(農場)全覆蓋應用,每年農戶在線學習超過1500萬次。
走進江西省永新縣蘆溪鄉社園村,綠油油的禾苗隨風搖擺,農事服務中心的飛防手正在給晚稻進行植保作業。“‘田保姆’給力,種稻有了新種法。”村民唐海燕説,從插秧打藥到收割銷售,服務中心全程有人管,省心省時省力。
翻看農事服務中心工作臺賬:“種糧大戶黃金友機械育秧100畝”“中陂村曾繁生預定無人機打藥5.3畝”……作業範圍覆蓋旋耕、育秧、無人機打藥、糧食烘乾等各類需求。近年來,永新縣引導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生産性社會化服務,通過集中統一育秧、調度農機、訂購農資、生産託管,讓農戶用上好機器、好技術。
“田保姆”活躍田間,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建立主體多元、功能互補、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糧食生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代收代儲,將先進適用品種、技術、裝備和組織形式導入小農戶。目前,全國已有95萬多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面積近1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超過7800萬戶。
智慧農業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智慧農業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區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平臺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産深度融合,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國累計創建9個農業物聯網示範省份、建設100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蘋果、大豆等8個大類15個品種的全産業鏈大數據建設試點穩步推進。
不光靠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種子。希望的田野裏,一粒粒好種子幫助農民增産增收。“‘拿比特’西瓜,皮薄肉軟,甜度高,廣受市場歡迎。”前陣子,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思古橋村西瓜種植戶張利民種植的西瓜新品種,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訂單不斷。“如今,選好種、用好種,已經成了鄉親們的共識。”
“依靠科技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中國種業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禮勝説,中國農業科技整體研發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節水抗旱小麥、超級稻、白羽肉雞等標誌性成果層出不窮,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種源自給率超過95%。近10年,全國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
農産品産得優還要銷得好。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櫻桃産業接通了數字供應鏈。“科技連通産銷兩端,才下枝頭、就到舌尖,櫻桃成了網紅産品。”果農楊鈞翔説,果園90%的大櫻桃進行線上銷售,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最快24小時就能送到。“我們在電商平臺開設網店,銷量年均漲幅接近20%,種植規模從最初的5畝增長到100畝。”
搭上科技快車,鄉村産業融合發展如火如荼。目前中國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零售額2萬多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4200多億元。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産業要素,累計創建14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300多個農業産業強鎮、3600多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推動農業高質高效,應更加重視依靠科技進步,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破除水土資源稟賦的約束。”周雲龍説,下一步還要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強化大中型、智慧化、複合型農業機械的研發應用,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更多鄉親挑上“金扁擔”,過上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相關新聞
- 2022-07-28合作簽約超5億 雲臺科技農業産業發展對接會開幕
- 2022-07-18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大會在浙江省青田縣開幕
- 2022-08-125G應用遍佈我們身邊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