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林書任——從北大博士到大涼山“鄉青”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0-01 11:26:43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林春福(右)、林書任父子倆(受訪者供圖)
“我是大涼山的鄉親林書任。”
台灣青年林書任僅用了這樣一句話介紹自己。而在他起初設定的人生道路中,從未想過會與四川大涼山發生如此深刻的聯結。
其實,在他身上的標簽很多,從台灣青年到北大博士再到大涼山“鄉青”。
“這個青是青年的青,是指紮根于大陸鄉村的青年。”
四川涼山州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書任稱,他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以後,便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到了四川大涼山。
“我從台北到北大,是因為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我會跟四川大山結緣,則是因為我的父親。”
2013年,林書任從台北進入北京大學的國際關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而他的父親林春福,早在1991年就來到大陸發展工藝品事業,2011年,60歲的林春福突然決定隱退去大涼山種橄欖做橄欖油,“我父親説自己的夢想是做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油橄欖。他還説,要真正認識這個時代,就要到最基層。”
油橄欖田
對於父親的決定,起初全家人都不理解。
“我父親突然説去種橄欖,而且我在北京還要幫他去賣橄欖油,不然就不給我生活費。”
林書任笑著説,自己在北京是一邊讀書,一邊靠賣橄欖油養活自己。但最終,父親的那份執著和熱愛深深打動了他,而且也因為大涼山的貧困問題,讓他慢慢意識到這個産業將會帶來的社會價值。“那一刻,我就決定放棄在北京的工作機會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從北大博士轉變為山區鄉青,到大涼山跟他一起瘋狂。”十年來,林家父子的油橄欖,已經從第一批種植的600畝發展到了如今的2.5萬畝,油橄欖種植産業帶動當地9800多農戶的年人均純收入增收3倍以上。林書任説,第6年進入豐産期後,農民用土地入股參與每年36%的分紅,同時約定,其間如果發生自然災害,村民還有每畝400斤大米的保底收益。
當地村民參與橄欖種植(受訪者供圖)
深加工後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當地村民給它取了個彝族名字——木都哈尼。在彝族語言中“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當地村民解釋,林家父子的到來,帶來了脫貧火種,台灣和大陸聯手,點燃了致富的希望。
2021年,林書任多方奔走,組建了大涼山首家“春風新農人培訓中心”,計劃每年培訓5000人次,培養一批有技能、有理想、有追求的新農人共同助力鄉村振興。而對於鄉村振興,林書任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鄉村振興首先最迫切的是如何讓這些留守老人跟留守兒童過上更好的生活。林書任以自己在大涼山為例,通過發展一個産業,帶動當地農戶,尤其是留守老人能夠有一個可持續收益,讓他們不再向子女伸手。
“通過産業來帶動鄉村振興,首先解決的就是老人的尊嚴問題,接下來就是解決他們的家庭矛盾。”
林書任認為,這樣不僅是通過這個産業來證明他們的社會價值,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在此期間,他也感受到國家精準扶貧在大涼山的作用力,一條條高速公路、網絡設施和産業基地很快建成,曾經貧窮落後的大涼山一年一變,“國家在偏遠地區的投入是不遺餘力的,我認為這是人類史上的創舉。”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公益的力量,去擴展當地小朋友的視野或能力,也能夠有朝一日帶他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更好跟這個世界接軌。”
林書任認為,除了以産業帶動農戶,還需要借助一些公益力量去助力鄉村振興。目前,林書任已經跟一些基金會合作,定期派一些志願者到大涼山舉辦一些助學活動,另外,他還經常組織北大學弟學妹奔赴大涼山,前往考察産業扶貧和教育情況,並到當地支教,跟孩子們一起交流,努力開拓他們的視野。“可能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返鄉青年。”林書任感慨道,如果有更多的青年返鄉創業,或者説他們以能夠在家鄉工作而感到自豪,那麼鄉村振興基本就完成了一個很大的里程碑。
“從自己富到大家富,父親逐步實現在大涼山區的中國夢,有效帶動宏模鎮7個村村民脫貧奔小康。”
林書任獲得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受訪者供圖)
林書任和父親這些年來的所有努力,也被社會各界看見並認可,今年5月,林書任獲得“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在大涼山的創業讓他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天地。而這個獎章對他來説則意味著兩方面,一方面是對他過去在四川大涼山工作的肯定,而這點也令他感到非常欣慰與振奮;另一方面就是這背後代表的責任,“我們不僅僅是在做自己的産業,也希望讓更多的當地青年、大陸的同好甚至臺青能夠共同參與到這個事業裏來。”
“我在北大求學時,北大的老師和同學們所擁有的國際化視野與宏大格局,讓我印象深刻。”林書任感慨道,我的老師和大陸同學朋友經常讓我感覺,他們關心的不只是他們的個人感受或家園利益,而是天下百姓的安危與幸福。我很感激過去能與有這樣大格局的師友們交流碰撞,時時提醒我要有為天下蒼生謀福之志,需要盡心琢磨為天下蒼生謀福之道。青年興則國家強,青年其實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青年要勇於去冒險,或者去承擔一個更大的歷史使命。他表示,台灣過去在鄉創和文創方面起步較早,臺青其實很適合把這樣先進的理念或技術帶到大陸來一起去發展,這其實是一個比較能夠自我實現和具有社會意義的事情。“從大我和小我來看,我覺得都是一件雙贏的事。”
林春福、林書任父子與大涼山的鄉親們
林書任建議,台灣青年可以試著更勇敢一些,借助這樣難得不遇的歷史機遇去證明自我價值,“祖國大陸的各項發展政策、美麗的綠水青山,還有廣闊的市場機遇,能夠助力我們每個人夢想成真!希望我的故事也能激勵更多的臺青到大陸實現夢想,參與到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大潮中來。”
海峽飛虹轉載自京彩台灣公眾號
相關新聞
- 2021-04-29紀錄片《走近大涼山》:竹內亮的十年之約
- 2022-09-29台灣設計師情係“傳統文化” 創意參與大陸鄉村振興
- 2022-09-27在渝臺胞出席萬開雲交流活動 推動同城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2022-09-23美成屏保!數説中國鄉村十年畫卷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