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推進

支付、投融資、儲備、計價等功能持續增強—

 

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推進

 

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穩步提升,投融資貨幣功能進一步深化,儲備貨幣功能不斷上升,計價貨幣功能逐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202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堅持以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為基礎,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專家學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系列成果與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密不可分。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將繼續推動人民幣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人民幣越來越受歡迎

 

2021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延續增長態勢。《報告》顯示,2021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0%,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跨境收支總體平衡,全年累計凈流入4044.7億元。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過日元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2022年1月進一步提升至3.2%,創歷史新高。

 

不斷創新高的還有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功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達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時上升1.8個百分點,在主要儲備貨幣中排名第五位。據不完全統計,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一季度,人民幣儲備資産份額逆勢上揚,進一步展現了在通脹持續高企、經濟復蘇放緩、金融動蕩加劇的國際背景下,中國相對強勁的經濟金融韌性。”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這也意味著人民幣更高層次的國際化,即作為國際貨幣的儲備貨幣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將進一步提高。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佔比進一步提升,與我國外貿高景氣度及人民幣資産吸引外資持續流入的表現基本一致;而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産中的佔比穩步提升,同樣反映了全球央行對人民幣資産青睞有加。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資産的安全性與避險屬性將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和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這是2016年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以來的首次審查。執董會一致決定,維持現有SDR籃子貨幣構成不變,即仍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構成,人民幣權重保持第三位,並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關鍵權重的上調,體現出人民幣“入籃”以來國際地位的上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這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彰顯出人民幣資産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重點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報告》顯示,近年來,人民銀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導向,持續完善跨境貿易、投融資人民幣結算等基礎性制度,激發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積極性,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舉例來説,針對前期政策落地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人民銀行陸續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更高水準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工作,支持數字化單證審核,促進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更加便利,簡化直接投資賬戶開立要求,支持外貿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等,有效提升了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時效,降低了企業“腳底成本”和財務成本。今年上半年,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合計為6萬億元,同比增長23%;貨物貿易中跨境人民幣結算佔比提高至16.6%,較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

 

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貿易高品質發展,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為鼓勵配套金融服務提供,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支持離岸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引導銀行和相關機構結合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特點,為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活力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金額為4317億元,同比增長20.7%。

 

同時,為支持跨國企業及與我國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經營性融資需求,便利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人民銀行會同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本外幣一體化的銀行境外貸款政策,並在部分地區開展了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企業從境內、境外融通資金的便利度進一步提升,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報告》顯示,近年來,市場主體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以減少貨幣錯配風險的內生需求不斷上升。根據有關市場調查,2021年,約有78.8%的受訪境內外工商企業考慮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或提升人民幣的使用比例,這一比例與2020年度調查情況基本持平。此外,有20.9%的境內受訪工商企業表示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報價,這一比例較2020年有小幅上升。

 

“只有國內經濟實現穩定、高品質發展,市場持有和使用人民幣的信心才會增強,人民幣國際化才會穩定持續發展。”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認為,經濟增長將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提供更加穩固的經濟基礎。

 

穩慎推進行穩致遠

 

對於下一步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人民銀行表示,將統籌好發展和安全,以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為基礎,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夯實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基礎制度安排,滿足好實體部門的人民幣使用需求,推動更高水準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良性循環。同時,持續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報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首先,拓展人民幣在對外貿易投資中的使用。為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繼續做好制度設計、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工作,加強本外幣協同,支持市場主體在對外貿易投資中更多使用人民幣。進一步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創新,不斷提升境內外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意願。

 

其次,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金融市場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型,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産的流動性。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豐富可投資的資産種類,便利境外投資者特別是央行類機構更多配置人民幣資産。支持境外主體發行“熊貓債”,繼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工作。

 

再次,持續深化央行貨幣金融合作。繼續穩步推進央行間雙邊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合作,發揮好貨幣互換對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探索與其他東盟國家和周邊國家開展雙邊本幣結算合作。推進人民幣對相關國家貨幣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國家和地區發展當地人民幣外匯市場。

 

此外,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好與中國香港常備貨幣互換安排的作用,為香港人民幣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人民幣流動性。繼續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産品和服務的動力,豐富離岸人民幣産品體系,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優化人民幣清算行佈局,加強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發揮好清算行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積極作用。

 

“未來應繼續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不斷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基礎設施安排,在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王有鑫認為。

 

在管濤看來,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盡可能長時間保持財政貨幣政策的正常狀態,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本幣實際購買力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穩慎推進制度型金融開放,加快金融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建設,為包括境外央行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創造越來越便利、透明和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今後為進一步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構築有足夠深度、廣度和韌性的國際網絡,應抓住RCEP生效契機,調整貿易結構,努力擴大區域貿易規模,穩定産業鏈供應鏈,增加貿易定價話語權,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貿易結算份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涂永紅認為,同時,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重視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做好預判,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和市場手段,加強匯率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下的相對穩定,維持人民幣資産的國際吸引力。(記者 姚 進)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