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旋轉天體內部熱對流運動新機制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0-28 10:44:51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人員通過理論推導,首次揭示快速旋轉的天體內部熱對流運動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今天(10月27日)在流體力學期刊《流體物理論評》(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發表,並被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選為媒體推薦成果。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行星物理與磁流體力學課題組孔大力研究員介紹,宇宙中的天體絕大多數都主要由流體構成,即使對於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在薄薄的一層固態地殼之下,絕大部分的地幔和地核也都是流動的。這些流體是否運動、如何運動對天體來説至關重要。“熱對流”機制就是引起天體內部流體運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天體中熱對流怎樣才能發生?不同情況下的熱對流有怎樣不同的特徵?”是延續幾十年的經典科學問題。像木星與土星這樣快速旋轉的行星,它們會很顯著地偏離球形,該成果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天體自轉速率的不同對熱對流發生的控製作用,來判斷天體的非球形形狀如何影響熱對流運動,幫助研究理解這些行星中的對流過程。同時,這一新方法甚至可能為探索黑洞吸積盤這種極其扁的盤狀系統提供幫助。
(總臺央視記者 任梅梅)
標簽:科技
相關新聞
- 2022-10-27地下最深實驗室揭示最古老恒星鈣豐度起源
- 2022-10-26中國科學家發現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陽新方法
- 2022-10-25“中國天眼”,看見更遠星河(科技自立自強)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