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有底氣 十年間中國育成950多個主導品種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0-31 16:10:19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目前,中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但和國際先進水準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的科研團隊和專家正在努力趕超當中。
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第一仗”,是建設種質庫。中國在多地佈局建設了種質庫,在位於北京的國家作物種質庫,記者首先科普到的知識點,就是種子和種質的區別。
記者在這座已經試運行一年的國家作物種質庫看到,農作物種子正在通過帶有視覺識別能力的機器人、滾筒輸送線進入-18℃的低溫庫。專家介紹,這些種子要經過2—3年的田間性狀調查、鑒定為種質資源後,才有資格進入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超前的設計,讓國家作物種質庫能滿足未來50年5000個物種、150萬份種質資源安全保存。有了良種,還要育種。當前,現代育種已迎來常規育種、分子育種、太空育種等技術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太空之上,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繁忙的飛行任務中,還有一項特別的“育種”任務,在問天實驗艙生命生態實驗櫃中,茁壯成長的水稻和小麥,這是中科院精心選育的太空種子。
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目前,中國通過航天育種,已經篩選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麥、大豆、蔬菜等新品種260多個,年推廣面積4000多萬畝。
從太空到大地,從科研到實踐,十年間,中國育成950多個主導品種,播撒向自然資源稟賦不足的地帶。
這裡是位於湛江遂溪縣卜巢村的海水稻原生境保護區,廣東海洋大學專家團隊一直在探索鹽漬地綜合改良技術。如今遂溪縣的海水稻面積穩定在12000畝,海水稻種質資源雜交創新培育的耐鹽鹼水稻已在全國十幾個省份推廣種植。
相關新聞
- 2022-10-28743.5公斤!內蒙古水稻單産紀錄刷新
- 2022-10-19長江畔秋收見聞:稻田裏藏了多少“黑科技”
- 2022-06-13科技賦能智慧農業 無人機植保大顯身手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