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秋糧已收穫94.7% 秋糧豐收又一年

秋收時節,廣袤田野鋪展斑斕畫卷。

 

趁著晴好,金黃玉米鋪滿曬場,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種糧大戶張煥梅眉頭舒展,“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能排能灌。大型收割機敞開跑,顆粒歸倉。玉米畝産比去年多100來斤。”今年諸城市秋糧種植面積達100多萬畝,再獲豐收。

 

“抗病蟲,保灌溉,今年下了大力氣。算下來每畝晚稻産量有1100斤左右。”江西省永豐縣石馬鎮中林村糧農吳家發説。今年全縣晚稻種植面積達39萬畝,預計産量約3.5億斤。

 

從東北平原到華北糧倉,再到魚米之鄉,稻香陣陣,倉廩殷實。據農業農村部11月7日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穫12.37億畝、完成94.7%,進度同比相當,全國秋糧豐收在望。與此同時,全國冬小麥已播91.9%,冬油菜已播94.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總書記經常叮嚀:“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安全,是‘三農’工作頭等大事。”

 

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夏耘秋收,季季壓茬。中國糧食總産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穀物産量居世界首位,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國糧倉穩,高品質發展底氣足。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秋糧豐收了,全年糧食豐收就成了。歲稔年豐,為穩物價穩預期增信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支撐,為有效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添了充足底氣。

 

實打實調結構,穩産優産

 

秋糧生産,是結構調優、穩産優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糧食穩産保供,不單是總量任務,也是結構任務。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瞄準緊缺品種,保面積、保産量,擴大豆、增油料,做好田野裏的“加減法”。

 

——穩口糧,穩玉米,“糧袋子”鼓起來。

 

農機逐著稻浪前行,粒粒稻米傾瀉而出。“400多畝水稻,兩三天就能收完,畝産達到1200多斤。”四川省蒼溪縣益康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安桄明説,“購置農機有補貼,咱種糧有底氣。”

 

收割、脫粒、粉碎秸稈,農機馳過,玉米歸倉。“穗子大,籽粒飽,畝産1400多斤。”河北省成安縣成安鎮南魚口村種植大戶楊俊山説,“噴施葉面肥、及時澆地,今年的玉米扛過了高溫天。”

 

圍繞“穩口糧、穩玉米”,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秋糧面積,大力加強田間管護,強化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確保秋糧機收順利。豐收時節,露沾玉米金黃,風吹稻花飄香。

 

——擴大豆,提産能,補上品種短板。

 

“選種高蛋白品種,採取大壟密植技術,我家250公頃大豆産量預計能突破100萬斤。”吉林省敦化市聯益農副産品供銷專業合作聯社負責人趙顯清介紹。耕種收一條龍,流水線分揀包裝,政府補貼到位,優質大豆賣上好價錢,每公頃收益過萬元。

 

調結構,擴大豆是關鍵。農業農村部在東北地區重點推廣糧豆輪作,在黃淮海、西北、西南等地區重點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今年全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超過1500萬畝,有16個省份1047個縣共4萬多家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擴油料,挖潛能,“油瓶子”更穩當。

 

豐收了!山東省夏津縣田莊鄉創新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滕召華剝開新鮮的花生,説道:“高油酸花生每畝能産800多斤幹花生,出油率比普通花生高1/3。”今年夏津縣引導糧農擴種了6000余畝大豆、600多畝油葵、9000多畝花生等油料作物。

 

各地緊盯重點油料作物,全力做好種子供應、農機保障、技術培訓、政策支持,挖掘潛能,提升産能,保障食用油安全。湖南省積極推進菜油茶油“兩油”産業,四川省開展“天府菜油”行動,擴種大豆、油料。

 

今年是實施國家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中央財政安排産油大縣獎勵、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30多億元,支持油菜生産。

 

用好技術種好糧食,糧農挑上“金扁擔”

 

秋糧生産,是農業科技升級、裝備品質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高效秋收的背後,是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不斷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機械化、智慧化發展迅速,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農機擁有量、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農業生産進入了機械化唱主角的新階段。

 

——先進農機“加速跑”,種地效率高。

 

大馬力聯合收割機駛過,摘穗、去皮一氣呵成。“從種到收,農機全程接力,玉米和大豆從地裏直接進庫裏。”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李莊村村民楊安定説,“合作社購置了57台套大農機,種地更省力。”

 

農機助力,秋收、秋種、秋整地卡點推進。預計今年“三秋”期間各地投入各類農業機械達到3000萬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機收率分別超過94%、80%、82%,小麥機播率超過93%,油菜種植及馬鈴薯、花生、棉花等主要農作物收穫機械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目前,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

 

——手機成了“新農具”,算力成了“新農資”。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收稻子用“網約車”。“啥時候要收,啥時候就用手機下單。”湖田鎮林田村種糧大戶肖東洪説。

 

“雲”裏管,線上種,智慧農業成為新趨勢。袁州區農業農村局研發智慧雲平臺有1600多家農業合作社入駐,農戶網上點單,平臺派單,讓農機供需精準匹配。

 

秋收一線,種地更有“數”。數字農業蓬勃發展,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絡化水準不斷提升。目前,全國累計創建9個農業物聯網示範省份、建設128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

 

——農技服務更到位,現代要素發力田野。

 

“配方施肥、種肥同播、一噴多防,好技術為種田托了底。”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小龍馬鄉大張村郭尚和説,“農技員一對一幫扶,遇到難題,有人教、學得會、學得快。”

 

放眼廣袤田疇,藏糧于技,田間地頭激蕩著科技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業科技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目前,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

 

提品質、轉方式,糧食生産向著綠色高效轉型

 

秋糧生産,是發力供給側、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糧食生産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生産向綠,農業生産方式升級。

 

“太陽能燈防蟲害,綠色化肥提地力。”安徽省天長市種植大戶卞惠德説,今年天長市共推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19萬畝。

 

立體種養、循環農業、節水農業不斷發展,讓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有效化解資源要素約束。目前,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保持下降趨勢。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8,較十年前提高了0.052。

 

——品種多樣,居民餐桌更豐富。

 

“高山冷泉水灌溉出的生態水稻,口感醇香,賣得好!”湖北省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花橋農産品銷售公司負責人向長雙説。

 

優質糧油品種紮根田野,農産品加工業加快綠色轉型,農産品綜合加工利用水準穩步提升,農産品綠色流通體系逐步健全。全國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累計達6.2萬個。

 

——品質向好,優質優價促增收。

 

“好豆子成了搶手貨,豆製品企業提前預訂,比市場價高出不少。”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眾盼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書智很開心。

 

糧食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實現穩産與增收互促。優質糧食工程深入推進,目前全國已遴選236個“中國好糧油”産品,帶動增加優質糧食逾5000萬噸。“十四五”時期,全國將形成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糧食龍頭骨幹企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糧油品牌,優質糧食增加量年均增長10%以上。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希望田野,接續奮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和億萬農民一起,有信心、有底氣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迎來一個又一個穰穰滿家的豐收年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