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關心的蘋果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

陜西延安山梁溝峁間,一排排蘋果樹整齊排列。採摘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村民們正在忙著給蘋果樹施肥、清園、打藥,為明年的豐收做準備。

 

今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考察時,在蘋果園同老鄉們親切交流,令當地幹部群眾倍受鼓舞。

 

總書記關心的蘋果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

 

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這是26日下午,習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同老鄉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習近平指出,現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加上滴灌技術、矮化種植技術、選果生産線等不斷發展,就地賣出,銷路不愁,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産業,大有前途。

 

家住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村民劉潤喜今年種了16畝蘋果,優質果和二級果已經賣了4萬多斤,庫裏還剩3萬斤優質果,剛談好價錢,7萬多斤蘋果共計可以賣25萬元,純收入20萬元。“我以前只種了些玉米和土豆,一年收入都上不了萬。”劉潤喜説。

 

總書記關心的蘋果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

 

今年是個豐收年,南溝村果農臉上洋溢著笑容。人民網記者吳超攝

 

過去,南溝村還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土地利用率低、産業基礎薄弱。2013年,延安市遭遇強降雨,貧困的南溝村的災後重建工作寸步難行,急需一個“主心骨”。

 

2014年,村民們邀請在外打工多年的“致富能人”張潤生回村帶領他們重建家園、脫貧致富。張潤生放棄生意,緊隨著退耕還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政策指引,帶領南溝村村民一邊加強生態治理,一邊發展蘋果種植這一特色産業。

 

如今南溝村的蘋果種植已經從當初的幾棵樹發展到兩千多畝,銷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國內40多個城市。

 

在南溝村駐村11年的幹部張光紅介紹,除了蘋果種植,南溝村黨支部還帶領村民種櫻桃、油菜、南瓜等果蔬,建成了休閒垂釣園、沙地摩托車等鄉村旅遊項目,擁有現代農業、勞動教育、鄉村旅遊三大業態,實現了戶戶有産業,人人有活幹。

 

“目前南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653元增長到2021年的1.75萬元,今年可以達到2萬元。”張潤生説。

 

近年來,南溝村先後被授予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陜西省現代農業示範園、國家3A級景區,成為陜北地區鄉村振興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們一家5口以前住的是窯洞,現在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買房結婚,我和媳婦住上了平房。去年夏天我還帶著媳婦去北京、天津玩了一個星期呢!”説起這些年的變化,劉潤喜喜上眉梢。

 

離安塞區不遠的洛川縣,是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全縣64萬畝耕地,其中,蘋果栽植達53萬畝,人均3.3畝,居全國之首,洛川農民95%以上的收入來自蘋果,是陜西省“一縣一業”示範縣。

 

總書記關心的蘋果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

 

主播直播帶貨忙。人民網記者吳超攝

 

最近洛川縣長峰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崔長峰正在忙著做社區團購蘋果的生意。2019年,他開始在線上賣蘋果,主要通過社區團購,銷往北京、上海、江蘇、安徽、黑龍江、浙江等地,平均一年賣700萬斤,今年估計可以賣到上千萬斤,毛利潤300萬元。

 

據了解,洛川全縣註冊登記的電商公司有700多家,每天線上銷售4-5萬單。

 

總書記關心的蘋果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

 

工人在展示洛川蘋果專用包裝盒。人民網記者吳超攝

 

目前延安70%的農民從事蘋果産業,蘋果不僅是延安農業的第一特色優勢産業,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一個個小蘋果,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幸福果”。(袁飛 吳超 吳德鋒 李志強 孫挺 宋子節)

標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