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週期空間培養實驗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2-05 16:14:56 |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隨著圓滿完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平安歸來,經歷了120天全生命週期的水稻和擬南芥種子,也一起搭乘飛船返回艙從太空歸來。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週期空間培養實驗。
人類要在空間長期生存,必須保證植物能夠在空間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種子。此前,國際上在空間只完成擬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麥“從種子到種子”的培養。在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生命科學項目中,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鄭慧瓊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週期空間培養實驗。
據鄭慧瓊介紹,從2022年7月29日注入營養液啟動實驗,至11月25日結束實驗,該項目共在軌開展實驗120天,完成了水稻和擬南芥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籽全生命週期的培養實驗。其間,航天員在軌進行了三次樣品採集。
“通過對空間獲取的圖像分析並與地面對照比較,我們發現空間微重力對水稻的多種農藝性狀,包括株高、分蘗數、生長速率、水分調控、對光反應、開花時間、種子發育過程以及結實率等多方面,均有影響。”鄭慧瓊説。
研究團隊還在空間開展了再生稻實驗,並獲得再生稻的種子。“從剪株20天后就可以再生出2個稻穗,説明空間狹小的封閉環境中再生稻生長是可行的,這為空間作物的高效生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驗證據。”鄭慧瓊説,“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在空間嘗試運用再生稻技術。”新華社上海12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張泉)
標簽:科技
相關新聞
- 2022-05-07海南雜交水稻攻關示範項目2022年雙季早稻測産
- 2022-06-13科技賦能智慧農業 無人機植保大顯身手
- 2022-10-19長江畔秋收見聞:稻田裏藏了多少“黑科技”
新聞推薦
- 花燈映兩岸 “兩馬”話團圓——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交流活動涌動鄉情友誼2025-02-11
- 評價世界旅遊城市的國際標準發佈 中國牽頭制定2025-02-11
- 兩岸奧委會主席會面,共商穩住體育交流大局2025-02-11
- 福建:發力“四鏈”深度融合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2025-02-11
- 全球TOP30!“我們吒兒真爭氣!”2025-02-11
- 巴黎人工智能峰會聚焦“行動”和全球治理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