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王佩琳的平潭五年:樂做兩岸文旅交流融合的橋梁

編輯:左妍冰|2022-12-09 11:48:37|來源:中新社

台灣青年王佩琳到福建平潭發展,動念于一通長途電話。

 

2015年6月30日,她正在歐洲旅遊,沉浸于西班牙、葡萄牙的風景中,愛人張舒福從上海打電話來説,要被派駐到平潭參與跨境電商工作。

 

“跨境電商我明白,上海我去過,但是平潭在哪?我非得親自到那去看看。”王佩琳説,從歐洲旅行回到台灣,她把工作和家裏安排好,二話不説買了船票就啟程。

 

在8日于平潭舉行的第十一屆共同家園論壇上,王佩琳帶來一張照片講起這段故事。“這是我第一次從台北港坐兩岸直航‘麗娜輪’時拍的。”她回憶道,“那天風和日麗,船航行得特別平穩,從台北出發3個小時就直達平潭;下船後看到的是一個熱火朝天搞建設、沙土飄揚的平潭。”

 

王佩琳的愛人張舒福,2015年到福建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得益於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探索引進台灣專業人才參與平潭管理和建設的措施,2017年,張舒福開啟對跨境電商行業指導與政策研究的工作。他見證了平潭跨境電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

 

兩年的時間裏,夫妻倆在兩岸之間往返,王佩琳對大陸逐漸從陌生到了解。2016年,《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發佈,平潭旅遊發展的前景吸引了熱愛旅遊文化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王佩琳在2017年也以一名台灣專才的身份開啟了在平潭的工作生活,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任職,從事行銷推廣、對接旅遊項目等。

 

平潭國際旅遊島的發展與兩岸旅遊文化的交流,王佩琳成為見證者,也成為參與者。

 

憶及剛到平潭的時候,王佩琳也坦言“吃盡苦頭”。雖在台灣有從事觀光旅遊的經驗,但兩岸在政策法規、服務標準、人才培育、宣傳推廣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差異。越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她越發現,只有台灣經驗是不夠的,更要因地制宜。

 

王佩琳開始對各種規劃、標準巨細靡遺地研究了解,從學中做、從做中改,問前輩、找材料,到各地調研學習。

 

為助力鄉村振興及兩岸交流,她參與舉辦了兩岸民宿産業交流會及鄉村旅遊發展高峰論壇,邀請兩岸民宿業專家學者和業界高管超過千人參加。她也回到台灣高雄做兩岸旅遊路線推廣,幫台灣摩托車主完成從台灣騎愛車到大陸的心願。

 

在王佩琳心裏有個地圖,她希望走遍大陸各地。於是,在2018年,響應大陸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條措施”),她成為首批具有導遊專業資質的臺胞。

 

五年來,投注了以往經驗和團隊合作,王佩琳陸續參與北港村、上攀村、磹水村等重點旅遊村建設中,參與舉辦了COC越野錦標賽、China GT及國際風箏沖浪等賽事。“作為國際旅遊島的一名建設者,同時也作為一名導遊,我很榮幸帶領著遊客領略平潭的美好。”她説。

 

過去的五年,對王佩琳而言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從台灣到大陸,從初心來工作生活、當導遊、攻讀博士,到參與鄉村振興,擔任防疫志工、直播推薦官、兩岸創業就業講師等,從一個人打拼、到兩個人紮根,再到如今一群人的合作。王佩琳説,她樂於做兩岸文旅交流融合的橋梁,把平潭的美好和機遇分享給更多台灣青年,讓大家掌握契機共同發展。(完)中新社記者 閆旭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