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困局|疫情期間低薪高失業率 台灣淪為犯罪天堂

2022台灣困局|疫情期間低薪高失業率 台灣淪為犯罪天堂

 

作者 滕昕雲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

 

過去一年,柬埔寨沿海城市西哈努克市成為世界網絡詐騙中心之一,台灣的犯罪集團利用社交媒體大量發送訊息,謊稱提供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高薪工作,吸引無業在家待業的族群,這些人受騙上當之後,飛抵柬埔寨後,才知道護照被沒收,還會被轉賣給其他組織,被迫為電話、網絡詐騙業者工作。

 

據柬埔寨當局估計,柬埔寨網絡犯罪行業可雇傭多達 10 萬人,吸引低薪、無業的年輕人前往柬埔寨淘金,不少受騙上當的台灣人,不知道這是一場“殺豬”的騙局。根據臺當局表示,“近5,000 名民眾前往柬埔寨後再也沒有回來。”受害者不是被迫與詐騙集團簽訂合約,還遭受到暴力威脅、身體、性虐待,苦不堪言。疫情期間,整體台灣社會與經濟,陷入衰退時期,低薪、高失業率,連帶犯罪率發生了變化,從柬埔寨與台灣犯罪集團詐騙的運作方式來看,這種犯罪模式,已經是一種跨國犯罪問題,涉及到國際與個人層面上,凸顯出台灣社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犯罪問題一一浮出臺面,台灣社會沒想像中的樂觀、平靜。

 

民進黨防疫政策目標,降低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避免經濟與財政崩潰。但是,相對的帶來許多無法避免的社會後果,疫情期間出現了新的詐騙手法,詐騙者在社交網絡上聯繫受害者(豬仔),千方百計地獲得對方的信任,建立了聯繫之後,進入了殺豬的階段,向受害者承諾如何輕鬆賺到大筆錢,巧妙地操縱受害者的心理,誘騙金錢。

 

每天有數萬名台灣網絡奴隸替犯罪集團進行網絡詐騙,除了台灣地區,東南亞國家等,無不是受害國家和地區,這些警方迫使展開大規模的救援行動,打擊人口販子犯罪集團。

 

疫情期間,臺當局花了相當多的精力與精神在防疫任務上,通常沒有多餘的精力關注境外詐騙案。整個社會被迫隔離、減少活動的同時,卻讓犯罪份子有機可趁從事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鎖定年輕族群、低收入、遭到社會孤立的中年人為主,這類的族群主要從事的行業,主要是服務領域:觀光、休閒、娛樂、旅遊、飯店、餐飲等等,這些行業受到疫情衝擊影響最為嚴重。另外青年、勞工與低技能工人就業率低,失業率明顯上升。雖然提供補助,但是只能支應現況,免強糊口,無法解決長期生計問題。

 

疫情對島內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為了對抗疫情,臺當局採取限制措施,例如隔離,居家上課、上班,因此網絡使用的需求大增,同時導致網絡犯罪率增加。根據臺“刑事局”統計,“2021年全臺共發生2萬4000多件詐欺案件,總財損金額高達50億元(新台幣,下同),均創下近3年新高,尤其以假投資詐騙激增2倍最為猖獗。2021年詐欺案件的總財損金額較2020年增加了兩成。2022年上半年“投資詐騙“案達1,066件,造成財損金額逾6.7億元,均已逾2021年全年件數及財損金額的5成。

 

由於疫情期間民眾的生活方式、經濟收入到受嚴重衝擊,導致詐騙集團看準民眾想要賺錢、貼補家用的心理,對於面臨低薪、失業的族群來説,淪為詐騙集團待宰“豬仔”,這反映出疫情期間,台灣就業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

 

根據臺行政機構主計總處數據,在2021年台灣地區15歲至29歲的青年失業率為8.8%,2022年6月略降至8.3%,但仍是總失業率的兩倍多;台灣民眾平均薪資低於5萬元者,佔勞動人口比例達60%。其中,青年失業率更為嚴重,據臺警政數據顯示,近8年間青少年人口(十二歲以上至未滿二十四歲)銳減81萬,但青少年嫌疑犯卻增加16%,以詐欺及毒品為最大宗。若將範圍縮小至12歲至未滿18歲的少年,疫情近3年平均每年查獲約1萬人犯罪,成為島內社會發展的危機。

 

疫情期間除了詐騙氾濫,還有各種竊盜、綁架、兇殺案、家庭暴力、人口販賣等犯罪問題,層出不窮。一場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台灣社會,因為防疫限制制度,經濟衰退,連帶影響犯罪率,疫情下的台灣社會,實際上沒有臺當局口中如此的風平浪靜。

 

民進黨當局自詡防疫“成功”,然而許多台灣民眾沒工作、沒飯吃,不得已只好向外討生活,哪知道,處處都是陷阱,不但沒賺到錢,還淪為“豬仔”被網絡詐騙集團騙走高達50億,台灣人贏了面子,卻輸了裏子,這算哪門子的防疫成功?令人感嘆萬千。

 

事實上,若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相比,台灣人的人身財産損失,以及犯罪情況,沒有比其他國家與地區好。台灣詐騙業者聞名全球,因為信息發達,滋長了網絡犯罪與詐騙行為,這個問題不僅與台灣內部社會問題有關,還牽涉跨境犯罪的問題,各地如何阻止台灣詐騙與網絡犯罪行為,需要提高警覺。

 

台灣民眾更需小心,不要因輕信或賺錢慾望而落入詐騙集團手中,每個人在網絡社交媒體上,必須小心謹慎過濾來路不明的信息,才是避免自己淪為豬仔命運的第一步,台灣豬仔經驗,值得大家警惕。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