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2023年中國經濟的春天,將來得更早一些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佈了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上年增長3.0%。在過去一年多重因素的反復衝擊和極端壓力之下,中國經濟表現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農業、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都有不錯的表現,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對這個成績,連一貫對中國刻薄的美西方輿論目前也基本沒有説三道四,大家都明白它意味著什麼,又是多麼來之不易。相對於中國經濟在2022年跨越過的千山萬水,人們現在更關注也更期待它在2023年已經顯露出的春天裏萬物蓬發的生機。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事實上,這已經成為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共識。在外界的眾多分析和解讀中,“韌性”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也顯示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底色與底氣。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政策面還是市場面,都釋放出了強烈的積極信號,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社會生産生活重新活躍。元旦假期全國旅遊市場急劇升溫,而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數據顯示,國內出遊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超七成,而國際旅行則飆升超過260%。目前,國際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自2022年底恢復上行趨勢,尤其是從二季度開始,經濟活力加速釋放,消費出現報復性反彈,GDP同比增速可能大幅上揚。這同時對世界也意味著新的增長機會,不僅東南亞、歐洲許多國家旅遊業界翹首以盼,德國、日本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加速在中國的投資佈局。

 

輿論比較關心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的一些困難,中央對此很重視。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不少地方政府已經行動起來了。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在改革開放後成為中國經濟活力、創新力的主要源泉,其生存與發展都是在市場中拼殺出來的,生命力很頑強。我們相信,有國家如此強大的支持,有民營企業如此頑強的拼搏精神,有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深厚經驗,2023年必將又是民營企業大展身手的一年,它們不僅將贏得市場,也將贏得尊敬。

 

有些不同尋常的是,西方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唱衰聲音前所未有地處於邊緣位置,倒是對世界經濟感到悲觀的有不少。世界銀行官員警告説,全球經濟正處於“剃刀邊緣”,並有可能在今年陷入衰退。國際機構在對世界經濟表達嚴重擔憂的同時,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代表外資的北上資金連續10日“跑步入場”A股,1月以來累計凈買入已高達891.46億元,距離2022全年凈買入金額900.2億元已近在咫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的復蘇能力“極有可能成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影響巨大”。這代表了國際社會的主流態度。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蒂亞斯·科曼也認為,中國經濟將在全球應對通脹飆升的鬥爭中“非常積極”。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中國有望為防止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消費者和企業活動回升奠定基礎。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地球)村的希望”。這種情況下,對中國經濟挖墻腳、使絆子的行為將遭到更多的反感和鄙視。人類的命運和利益已經緊密相連,我們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我們追求的是百花齊放,共同繁榮。

 

困難當然是不可避免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創造過無數奇跡,而“奇跡”一詞本身就蘊含著在艱難中實現突圍的意味。換句話説,中國的發展從來沒有輕鬆容易的時候,但歷史反復證明了中國體制的優越性,證明了中國老百姓的無窮創造力。世界對中國經濟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意志和能力有著更大的信心與期盼,我們更要有這個自信。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