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臺胞春節特寫:血濃于水情誼下 在哪過年都是年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01-25 17:06:0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董道興(左一)與家人的合照。 董道興供圖
“台州的幹海鮮很有特色,這次回台灣過年,我帶了幹鮑魚、幹海參等,家人們都很喜歡。”從浙江台州回到台灣過年的台州醫院循證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董道興受訪時説。
隨著兩岸防疫措施的調整,許多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臺商在今年春節假期返臺過年。
吃上一桌滿滿家鄉味的年夜飯,和長輩在街頭巷尾掃貨,同老友相約聚餐……今年春節,董道興過得很充實。他告訴中新網記者,與親朋好友聊起在大陸的生活時,自己總有講不完的故事。
“我在台州醫院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州人的熱情。在日常教學工作、學術活動等方面,我處處都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感受到了來自大家庭的溫暖。”董道興表示,得知他回台灣過年,在台州的同事紛紛送上了祝福和禮物。
與董道興一樣,台州臨海市輝昌眼鏡總經理林炅峰也選擇回台灣過年。記者聯繫上他時,他正帶著從大陸購買的五糧液走親訪友。推杯換盞間,林炅峰不斷分享在大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一定要腳踏實地。”談及臺胞如何在大陸創新創業,林炅峰表示,大陸的發展機會很多,但剛開始的時候不能盲目樂觀,要在深入了解大陸以後深耕自己專長的領域,低調做人、高效做事。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由於工作等原因,部分臺胞選擇留在大陸過年。雖然他們依然渴望回到故鄉與親友團聚,但大陸濃濃的人情味也時刻讓他們感受著“第二故鄉”的溫暖。
“我祖籍是福建,台灣人、福建人説老家是‘祖厝’。小時候吃完年夜飯,孫輩們排隊跪著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都要被問‘祖厝在哪’,就是要我們後代子孫不能忘祖。”在台州仙居從事醫療康養工作的臺胞林文禮今年留在當地過春節,他表示,仙居臺辦常常組織臺胞開展聯誼交流活動,春節前也給他們送來了慰問品,“兩岸本是一家人,在哪過年都是年。”
春節期間,台州玉環市玉城街道西青街的一家“台灣小吃”店煙火味更勝往常。張良韜是“台灣小吃”店的負責人之一。2022年11月,受在玉環創業的台灣朋友邀約,他來到當地西青街實地考察,並在這裡租了一間門店經營小吃。
今年張良韜第一次在玉環過春節,本以為身在異鄉會孤單,但一群玉環、台灣朋友陪著吃年夜飯,讓他感受到了別樣的團圓氛圍。
“我很喜歡玉環這座城市,有種説不出的親切感,風景美麗,人也很熱情,讓我想在這裡生活定居,和大家分享台灣美食。”張良韜表示,其實無論在大陸還是台灣,過年的儀式感差別不大,圍爐、守歲、吃年夜飯等傳統年俗兩岸都一樣。
春節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彼此心靈契合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正如記者觀察到,新春佳節之際,儘管有的臺胞選擇回到台灣,有的臺胞選擇留在大陸,但在兩岸血濃于水的情誼之下,在哪過年都是年。
中新網台州電 傅飛揚
新聞推薦
- 外媒聚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打破對華“脫鉤”迷思2023-03-31
- 柬埔寨學者:民主不是千篇一律 不能強加於人2023-03-31
- 馬丁·雅克答北京日報:美國須改變只有自己才是老大的思維2023-03-30
- 澳門基本法的合憲性、前瞻性和實踐性2023-03-31
- 國家知識産權局升格展現中國對知識産權更加重視2023-03-31
- 努力讓更多中小企業成為創新主體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