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1992年10月,隨著第一批100多名台灣“小天使”抵達北京,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正式啟動。“那是我第一次來大陸,從那時起,我和大陸‘小天使’們建立起難能可貴的友誼,也對中國歷史文化産生濃厚興趣,後來還在北京大學深造,並留在大陸發展。”從第一屆起便參與活動的台灣“小天使”翁林宇坦言,自己對那段交流經歷“深感幸運”。

 

全國臺聯近日在北京舉辦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30週年座談會,邀請兩岸嘉賓共同回顧活動盛況,暢敘同胞情誼。

 

結下深情厚誼

 

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由全國臺聯與台灣中華企劃人協會攜手合作,至今共舉辦互訪交流35次,其中台灣16次、大陸19次,逾2400名兩岸“小天使”直接參與,涉及2000多個家庭和數萬名兩岸同胞。一張張寫滿真摯話語的賀卡、一封封蓋著郵戳的明信片、一個個精心挑選的小禮物……兩岸青少年通過活動結緣,交流中的種種印記,都是他們心底的珍藏。

 

“十幾年過去,説起當年台灣結對夥伴的姓名和興趣愛好,台灣‘爸爸媽媽’(指結對家長)的姓名職業、帶著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吃過哪些小吃,大陸‘小天使’們竟還如數家珍。有人甚至連台灣接待家庭的墻壁什麼顏色,傢具怎樣擺放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時他們還只是10歲上下、懵懵懂懂的孩子。”全國臺聯文宣部宣傳處原處長閻崑説,更讓他感慨的是,參與者們講起交流往事,那種神往和沉醉的表情,讓人不禁“深深地震撼”。

 

“當時在雲南參加活動的一幕幕,至今依然記憶猶新。”第五屆大陸“小天使”寧汀回憶道,她和台灣結對“小天使”在昆明世博園度過愉快時光,還收到對方相贈的賀卡,後來通過書信繼續聯繫。多年之後,在全國臺聯的幫助下,她和台灣“小天使”在大陸重聚。“我們相識于童年,在最美好的年紀重逢,對方還見證了我的人生大事。希望此項活動一直辦下去,讓更多兩岸青少年參與,把友愛和平傳遞下去。”

 

牽手兩岸家庭

 

“疫情之前,兩岸青少年結成對子,住進對方家裏,同吃、同玩、同學、同住,不僅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岸的普通家庭更因為孩子們的牽手,而係起了同心結。”在全國臺聯工作、參與並組織互訪交流活動的林湯安怡説。

 

多次赴臺參與互訪交流的全國臺聯原副會長史茂林説,活動設計貼近基層,深受兩岸家庭和青少年喜愛,在兩岸間頗具影響。他回憶道,有時候交流行程剛在台北開始,有台中和高雄的家長,已經迫不及待地先開車去台北,看看哪個大陸小朋友是“自己的孩子”。台北站活動結束後,有當地的家長還一路相送。“兩岸小朋友情同手足,種種細節生動詮釋了,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每次活動中,無論大陸還是台灣的家長,都在早早期待孩子們的到來。”林湯安怡説,台灣的家長全部註冊了微信,提前了解結對小夥伴的情況。兩岸家長們用心設計行程,精心準備禮物。從家長每天分享的照片中,孩子們一起寫作業、睡地鋪、做運動、吃大餐。“讓人分辨不出誰是主人誰是客人,看到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

 

賡續血脈親情

 

互訪交流活動中,有台灣家長主動詢問,活動會不會繼續舉辦,家裏還有更小的孩子希望參加。不少台灣家長紛紛諮詢大陸求學事宜,考慮讓家裏的大孩子到大陸上大學。

 

“上海的參訪經歷,激發了我家孩子對中華文化的求知欲。我們現在和上海結對的‘小天使’家庭還在通過微信聯繫。”第十六屆台灣“小天使”林喆的媽媽是嫁到台北的北京人,她通過視頻發言,感謝活動帶給孩子“長久的記憶和影響”。

 

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説,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開兩岸中小學生互訪交流之先河,同時兼具交流年齡段低、持續時間長、涉及人數多、影響深遠等特點。30年來,活動的規模和頻次不斷擴大,同時融入才藝展示、家庭接待、沉浸體驗、科學探索等形式,與時俱進呈現新特色。

 

紀斌説,未來活動將主動適應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進一步推動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與時代同行、與科技同行、與夢想同行。通過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手牽手做一輩子的好朋友,肩並肩一起勇敢追夢。

 

台灣中華企劃人協會名譽理事長溫明正在視頻中説,30年前參加活動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大人,他們的孩子繼續參加活動,讓友愛的種子代代相傳。“這讓我們看到了同胞親情的延續及兩岸的未來。”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