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與人民始終心連心——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下團組時代表、委員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紀實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從2018年到2022年,每年習近平總書記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共赴春天的約定,在全國兩會上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國是,成為中國式民主的一道靚麗風景,生動詮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諦。

 

人民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5年來除每年參加內蒙古、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審議外,先後參加廣東、山東、重慶、甘肅、河南、福建、湖北、青海等代表團的審議,看望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經濟界,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政協委員並參加聯組會,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57位全國人大代表、35位全國政協委員聚焦高品質發展、改革開放、生態環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教育醫療、基層治理等重要問題,現場提出159條意見建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要求有關方面認真辦理。中央辦公廳統籌研究推動代表、委員現場所提意見建議辦理工作,通過會議交辦、發函督辦、審核把關、電話回訪等方式督促推動意見建議“落地有聲”。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有關方面依據部門職責分工精準確定承辦單位、開展重點督辦,中央和國家機關各承辦單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以高度政治責任感狠抓辦理落實,代表、委員對辦理落實結果的滿意率達100%。代表、委員的一個個意見建議不斷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激蕩著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深厚情感,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故事一】

 

三個“第一”引領創新人才發展

 

“我感受到了人才和創新在總書記心中的分量。”“80後”創業者袁玉宇代表難忘與習近平總書記現場交流的場景。

 

“10年前回國,很多人不理解。當時國內的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幾乎被進口産品壟斷。我希望學成報國,實現人生理想。”2018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説出了肺腑之言,這也是很多創新創業人才的心聲。

 

聽完他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説:“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讓袁玉宇代表倍感振奮,“創新和人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對於企業來説,責任更重了,動力也更強了!”他信心滿滿、幹勁十足地表示,總書記的話激勵我繼續往前衝!袁玉宇代表建議,從産業發展全鏈條角度來考慮政策法規的制定,繼續加強國家對創新的支持,推動落實企業在科技創新體系的主體地位。

 

針對這一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研究提出了具體辦理意見,並持續推進落實。推動産業資源更多投向基礎關鍵領域和“卡脖子”環節,開展一批核心技術“攻堅”行動和産業惠民工程,推動建設一批産業創新中心。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産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制定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政策文件,提出加強對企業科技創新支持的系統舉措。組織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專項行動,僅2022年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活動數量就達1419個,大企業發佈創新需求1.4萬個,共享創新資源1.2萬個,攻克技術難點2718個,帶動中小企業和創業團隊數量5.2萬個。重視發揮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引導基金共決策參股501隻創業投資基金,帶動募資2885.4億元,累計支持7978家創新創業企業,帶動社會投資15986.9億元。

 

“我的建議被採納,國家對創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政策舉措越來越實。作為一名海歸創業者中的人大代表,我倍受鼓舞!”袁玉宇代表説,“如果你有拼勁,有夢想,想闖出一片天地,國內機會更大,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民族的復興夢與個人的事業夢必將同夢同圓。

 

【故事二】

 

保安族圓了高速公路夢

 

“這條路寄託著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我帶著喜悅的心情,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表達感恩謝意。”對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董彩雲代表滿懷激動地説。

 

“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問題始終念茲在茲、心有牽掛,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與當地幹部群眾共商脫貧致富。2019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就脫貧攻堅發表重要講話。

 

“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脫貧攻堅指明瞭方向,句句鼓舞人心,句句和老百姓相關,句句心繫貧困地區的發展,激勵我們繼續前進。”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保安族基層代表董彩雲深受感動。

 

決戰脫貧攻堅戰場上,我國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政策以及勤勞的奮鬥,堅實地向小康邁進。身為人口較少民族保安族的代表,董彩雲帶著家鄉人民的期盼和囑託向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彙報,並提出加快開工建設臨夏縣至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高速公路的建議。甘肅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是臨夏州所屬8縣市中臨夏市、臨夏縣連接積石山縣的快捷通道,在區域交通網絡結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對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總書記現場作出了回應,請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這條建議。離開會場前與大家握手時,總書記還肯定了我的發言。”董彩雲代表回憶當時的情景,興奮心情溢於言表。

 

會後,董彩雲代表正式向大會議案組提出了書面建議。這件建議交由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理。交通運輸部及時向董彩雲代表了解情況,按照“既要重結果、也要重過程”的建議辦理工作要求,多次與董彩雲代表溝通聯繫,積極推動有關工作。經多方研究論證,2019年5月,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建設,路線全長52.5公里,總投資98.3億元。截至2022年底,路基工程完成99.6%,橋涵工程完成99.5%,隧道工程完成100%,路面工程完成80%,房建工程完成92%,綠化工程完成72%,預計2023年10月可以建成通車。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被老百姓稱為鄉村振興路、民族團結路、旅遊觀光路,保安族鄉親們的高速公路夢即將變為現實。

 

【故事三】

 

“農民夢”緊跟“中國夢”不斷前行

 

“總書記給了俺莫大的鼓勵,俺得帶領俺村村民實實在在地幹,在鄉村振興中帶個好頭,早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夢。”李連成代表堅定地表示。

 

2019年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健步走進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的會場。會上,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用河南方言道出了“農民的八個夢想”:想脫貧致富、想就地城鎮化、想給孩子找個好學校上學、想讓村裏有一個好的文化場所……

 

“這真是我現在希望聽到的”,習近平總書記對他説,“你今天講的這些,恰恰是廣大農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經做成了,一些還在做的過程中,一些是下一步準備要做。”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話語讓李連成代表如沐春風,點亮了心中追夢逐夢的那團火焰,於是他又提出了農民兄弟們的第九個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的科技下鄉夢,建議將科技、人才與鄉村振興的現實科技需求緊密聯繫,提高農業科技有效供給,將創新成果擴散到田間地頭。在科技下鄉工作中,要選好授課內容,要對農民的口味,更要選好授課老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授課。

 

這件建議交由農業農村部研究辦理。農業農村部將該建議列為2019年部重點建議,並專門到李連成代表所在的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進行實地調研,與代表、農戶、農技人員和基層幹部等面對面深入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基層實際和各方訴求。在後續工作中,農業農村部通過優化師資力量、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強化跟蹤服務等,全面提升科技下鄉的品質效能。

 

科技下鄉政策的落地,讓西辛莊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村民們欣喜地發現,這幾年到村裏傳經送寶的,有了從新畢業的大學生、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幹、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特聘的農技員,圍繞本地特色優勢産業的農技推廣培訓服務多了實了。村裏的蔬菜大棚越建越多,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産專業村。科技下鄉助推了西辛莊村食品加工産業園區、電光源産業集聚區的建設,還招來了高科技企業落戶落地。這個昔日的貧窮村,依靠科技的力量,走上了農業産業興旺、百姓生活富裕的康莊大道。

 

一個又一個的農民夢是如何實現的?李連成代表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給出了答案:“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我們這個實踐過程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

 

【故事四】

 

打通“看樹人”的信息天路

 

“能面對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咱林業工人的生産生活情況,我現在想起來依然特別激動。”回憶起這個溫暖的場面,周義哲代表仍心緒難平。

 

庫都爾,伊圖裏河,滿歸,沿著牙林鐵路一路向北,穿越千里興安、廣袤林海。這裡凝聚著無數森工人的多年努力,也始終牽動著領袖的心。

 

2014年1月,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考察。7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來自大興安嶺林區的時任內蒙古滿歸林業局第七小隊隊長、當了幾十年林業工人的周義哲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林區的變化和進步,講述了自己從“砍樹人”到“看樹人”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砍樹人’到‘看樹人’,你的這個身份轉變,正是我們國家産業結構轉變的一個縮影。”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説,“內蒙古地廣人稀,農牧民生活居住比較分散,生態環境脆弱,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上難度大、挑戰多”。大興安嶺林區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投入不足,當時公網通信覆蓋面積僅為總面積的10%左右。帶著林區人改善生活的心聲,周義哲代表建議,適當提高林區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建設成本補助比例,對項目運營成本提高資金補貼標準、延長補貼期限,支持電信業務經營企業分期分批推動項目建設,並積極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這件建議交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研究辦理,並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列入了“推動東北地區産業結構調整優化”重點督辦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單位認真研究,深入大興安嶺地區調研,並與周義哲代表面對面溝通,積極採納代表所提建議。在2021年度電信普遍服務中,共計支持林區121個4G基站建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267萬元,並結合實際合理核定單站綜合成本。目前這121個基站設備、電源配套(太陽能電池組)全部完工,並已開通115個。在2022年度電信普遍服務中,繼續支持林區38個4G基站建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710萬元。目前,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正在抓緊推進建設。通過電信普遍服務支持,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公網通信覆蓋率由10%提升至50%,重要節點、重點區域、主要幹線4G網絡覆蓋率接近70%,初步實現了林區工作業務數字化。“林業工人再也不用為了搜尋一格網絡信號滿山跑。”

 

只此青綠為伴,只為民生安樂。基礎設施完善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代表建議實現了。信號向外延伸,延伸了生活的幸福,延伸了未來的期望。

 

【故事五】

 

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誰跟總書記講老百姓的故事、講貧困山區怎麼脫貧,他就非常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熾熱、雋永綿長的人民情懷讓劉旗委員記憶猶新。

 

2020年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在聯組會上與劉旗委員談起了16年前帶領浙江黨政代表團到重慶市武隆縣調研的場景。聽到那裏已經摘掉了貧困縣帽子,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重慶的旅遊資源還是很豐富的。過去很多‘窮鄉僻壤’現在都成了‘人間仙境’,這其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很重要。”隨後,劉旗委員提出了以交通、水利、環境治理為重點,持續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建議。

 

從2017年指出“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到2020年強調“鄉村建設要抓緊幹起來”,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習近平總書記用行動踐行“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的承諾。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作為主辦單位,國家鄉村振興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單位加大對脫貧地區的幫扶投入力度,指導各地實施了一批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在重慶市梁平區,百里竹海間的一條長達2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助推當地走出了發展的“加速度”。提起這條路,當地村民臉上滿是笑意:“現在好了,不僅道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來百里竹海耍的人也變多了,我們的民宿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小康生活。”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已全部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鄒會彥的家中。“總書記到我們家首先去了廚房,問家裏用的是什麼水,我回答説用的是自來水,總書記很欣慰。”小小的細節,流淌著領袖對群眾的真摯感情。隨著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等項目的推進,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7%以上,旱能灌、澇能排,百姓喝上放心水的同時也唱響了豐收歌。

 

“新改的廁所乾淨衛生,沒有異味,也沒有蚊蟲,孩子們也願意從城裏回來住了。”2021年至2022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資金122億元,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鄉親們的觀念也從“要我改廁”轉變成“我要改廁”。很多村莊煥然一新,黑臭水體得到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綠水青山不斷“擦亮”,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逐步呈現在廣闊鄉村。

 

宜居宜業,方能和美。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環境美、生活美的現代文明生活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故事六】

 

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總書記的講話內容我整整記錄了8頁,感覺每一句話都飽含深情和期待……”那個溫暖的場景在嚴純華委員的記憶裏時常重現。

 

教育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2021年3月6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嚴純華委員關於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推動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彙報引起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當嚴純華委員提出建議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補齊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短板”時,習近平總書記接過話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跟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關”“我們應該通過提升中西部教育水準來促進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解決教育不平衡帶動解決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6個月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同年12月,教育部宣佈將實施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堅行動;2022年5月,教育部批復同意甘肅設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

 

2022年底,一場特殊的網絡課正在進行,蘭州大學、新疆大學、青海師範大學200多位學生千里同堂,聆聽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頂尖院校的院士、教授所作的學術報告。這是落實“慕課西部行計劃”的具體實踐。據了解,該計劃實施以來已為725所西部高校提供18.4萬門慕課定制課程服務,幫助西部地區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378.5萬門次,參與學習的學生超過4.2億人次,西部高校教師接受慕課應用培訓達175.5萬人次。

 

教育部持續推動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走深走實。目前,共有127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東部高水準地方高校對口支援116所中西部高校,累計有9100多名受援高校教師到支援高校進修學習、參與科技攻關,1000多名支援高校幹部到受援高校挂職,10000多名專家和教師到受援高校授課。根據中西部地區産業發展需求和受援高校專業建設需要,單獨劃撥定向單招博士指標4977個、碩士指標1645個,其中90%的畢業生回到中西部高校工作,形成由“輸血”為主轉向“輸血”+“造血”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中西部高等教育辦學水準、人才培養品質、科研創新水準、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教育關乎國計民生,承載著民族振興的希望,寄託著億萬家庭的期盼。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資源正向中西部覆蓋,學子們得到越來越好的教育,未來發展必然大有希望。

 

【故事七】

 

總書記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

 

“總書記對困難群眾了解得非常細、研究得非常深,把困難群眾都放在心上。”益西達瓦委員深情地説。

 

2022年3月6日下午,針對益西達瓦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聯組會上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説,“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時刻牽動著領袖的心,精神障礙人員是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目前,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有1600萬人,精神障礙在群眾疾病總負擔中約佔20%、排名居首,但精神障礙康復服務長期存在不足,特別是社區康復服務環節比較薄弱。益西達瓦委員建議,建立社區康復服務工作投入機制,給予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政策支持。習近平總書記現場作出重要指示,要“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員”。

 

《關於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規範》《關於積極推行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印發“十四五”殘疾人康復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的通知》等政策陸續出臺,有關地方整合力量先行先試……近年來,國家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明顯加大。益西達瓦委員的建議在黨和國家決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福州市長樂區李某是有著17年精神病史的精神障礙患者,曾歷經治療、出院、停藥、再住院的多年反復,到後期已變為長期住院。在民政等部門支持下,長樂區精神病醫院設置了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中心“康樂家園”,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專業機構開展服務。李某進入“康樂家園”後,每日主動按時參加康復訓練,逐漸形成主動服藥、購藥習慣,目前已不需再住院治療。“現在經過康復訓練,可以自己買菜、煮飯、做衛生、照顧小孩,我們都非常高興。”李某的家屬露出欣慰的笑容。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的惦記和掛念,通過一個個政策、一項項措施,不斷走近困難群眾的身邊,驅散生活的陰霾,托舉起奔向未來的美好希望。

 

【故事八】

 

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能跟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交談,我內心很激動。”王靜委員表示,“農産品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不僅要保數量還要保多樣、保品質,更要守好安全底線。”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以更大力度抓好農産品品質安全”,要求“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討論,聽取意見建議。“總書記關於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講話,讓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回憶起與習近平總書記的交流與互動,王靜委員的心情仍然難以平靜。長期從事農業品質與檢測技術研究工作,使她對農藥污染問題深有感觸。她建議加快推廣一批農民會用、好用、管用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加大高效低毒低殘留綠色農藥新品種研發推廣支持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低毒低殘留綠色農業投入品很有必要。”

 

王靜委員的建議轉交農業農村部辦理後,農業農村部會同科技部、財政部充分聽取、認真研究建議內容,與王靜委員聯繫溝通,交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並邀請王靜委員參加督查調研,督促指導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準的相關工作。

 

2022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雙百”行動,評選出120個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省部共建100個綠色防控示範基地,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模式150多套,全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11.8億畝,覆蓋率52%、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

 

“去年下半年雖然有點乾旱,但是安裝上了太陽能頻振殺蟲燈,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産量還是穩中有增。”種糧大戶黃錦僑享受到了黨和國家政策的紅利,他種植的185畝水稻,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納入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片,該示範片共3100畝,配置了75台太陽能頻振殺蟲燈和1200多套新型誘捕器,並得到悉心的技術指導。

 

作為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貴港市港南區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8%,輻射帶動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69萬畝次,在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同時,實現了農藥減量增效。初步測算,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範區農藥使用量減少31%。

 

“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久久迴響。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農産品品質安全關越把越嚴。“舌尖上的安全”有了保障,人民群眾才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