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記者的“兩會聲音”: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共同心聲

臺媒記者的“兩會聲音”: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共同心聲

 

中國台灣網3月7日北京訊 (記者 尹賽楠)春光送暖,草木蔓發,轉眼間,已是陽春三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齊聚北京共商國是。這也是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盛會”。

 

“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

 

言簡意賅的118個字,字字千鈞,體現出大陸對推進祖國統一事業的堅定立場,也向廣大台灣同胞釋放出最大善意。

 

“大陸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還是迅速鋪開的高鐵路網,都讓自己感觸頗深。”台灣《中國時報》記者藍孝威認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非常重要,兩岸同胞應多走動、常往來,只有親身體會,才能了解最真實的大陸,發現更美麗的台灣。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大陸向民進黨當局發出‘警示’,也表明瞭立場。”談及未來的兩岸關係走向,藍孝威呼籲,希望民進黨當局切勿將臺海帶向危險境地。“不管是在經貿、旅遊、文化還是體育各方面,都希望兩岸交流未來能夠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期盼兩岸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

 

從部分恢復兩岸“小三通”到呼籲增加“直航航點”,從疫情後上海市臺辦一行首次赴臺參加市政活動,到2023年首個台灣民眾參訪團來大陸交流……新年伊始,大陸各級各地區積極動員,用行動展現善意,用行動迎接兩岸交流的“春暖花開”。

 

“‘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大陸釋出了善意,台灣應給予回應。”台灣《聯合報》記者賴錦宏説,“希望新的一年,兩岸直航航點能夠越來越多,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領域能夠越來越廣。”

 

台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任以芳説,隨著疫情解封,兩岸之間有太多“事物”急待重新連結,“老百姓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就是希望生活穩定、日子平安,期待兩岸交流逐漸回暖,讓更多台灣年輕人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在交往互動中增進認同,消弭誤解。”

 

今年,是大陸《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發佈實施五週年。五年來,大陸方面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不斷完善保障臺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來越多台灣同胞融入國家發展,與大陸同胞攜手共繪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的美麗畫卷。

 

“自2002年至今,我已經在大陸生活創業二十年,二十年間,我見證了祖國大陸的飛速發展,更深深地感受到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的厚愛。”《台灣人民報》特派記者陳麗慧説,大家都發自內心地把我們當作家人,“在這邊生活,真的倍感安心。”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陳麗慧表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走看看,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