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高度讚揚中國“以人為本”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據《中國日報》近日報道,多位國際人士對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表示讚揚。菲律賓學者稱,“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符合中國14億人民的真正利益,並優化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決策和監督過程。巴基斯坦相關人士認為,中國式民主不同於西方,是具有包容性的、嚴格的、科學的民主和治理模式新形態。

 

國際學者高度讚揚中國“以人為本”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圖片來源:新華網

 

菲律賓大學社會科學與哲學學院助理教授兼副院長揚·羅伯特·戈(Jan Robert Go)説,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包括選舉過程,還貫穿了決策、執行和監督等過程。這是因為中國共産黨紮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提倡“民主協商”,鼓勵公眾參與決策和政策制定。戈擁有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理論博士學位,他親眼目睹了中國“雙管齊下”的民主治理體系。

 

戈還表示,西方的自由民主框架主導了其現代話語,往往以犧牲其他形式的民主為代價。他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了解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民主國家,了解這種制度是如何幫助國家實現其公民的願望的。“歸根結底,民主應該為公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他補充説,就中國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國際學者高度讚揚中國“以人為本”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圖片來源:新華網

 

巴基斯坦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Shakeel Ahmad Ramay)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的政治和治理模式具有包容性,以人為本。為了確保包容性,決策是由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做出的。這一過程涉及中國共産黨、其他政黨、專家、商人和有影響力的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除中國共産黨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他們在共同決策和執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國家治理作出了貢獻。” 拉邁寫道,中國實行包容的、依法的和全過程的人民民主。包容需要中國共産黨、政府、人民、企業、青年等相關方不斷協商。必須不斷地徵求他們的意見,而不僅僅是在選舉期間。這與西方的自由民主完全相反,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政治家僅在競選期間諮詢民眾,如果民眾對政府不滿意,就要求他們等到下次選舉。

 

此外,中國的民主決策過程是嚴格的,並以科學的方法為基礎。例如,該過程從分析前一年的數據開始,以了解實施狀況並從執行中得到經驗教訓。因此,中國已經誕生了一種新的民主和治理模式——全過程人民民主。

 

拉邁認為,中國民主的基礎是人民的意志、優質的治理、平等的參與、平等的成長和晉陞機會、具有包容性的決策和執行及強有力的監督和問責機制。它不因宗教、性別或階級而有歧視。因此,它遏制了社會的分裂,為和平共處和自由鋪平了道路。

 

最後,拉邁寫道,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增長機遇,為維護世界和平、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編譯:胡曉珊 編輯:馬芮 韓鶴)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