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共同關注兩岸溝通交往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本月5日開幕。在2977名全國人大代表中,有13名台灣省代表。《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新冠疫情後兩岸溝通交往成為他們共同關注的議題。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蔡培輝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台灣同胞不要被少數‘台獨’分子蠱惑,應該與大陸常來往,在海峽對岸尋找發展的廣闊新平臺”。

 

作為甘肅省臺聯第七屆理事會會長、富麗(香港)國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培輝此次帶來多份建議,涉及兩岸青年在大陸融合發展、利用兩岸循環水養殖技術助力鄉村振興以及建設西部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高品質綠氫大走廊等方面。蔡培輝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近期“小三通”重啟、部分台灣産品恢復輸陸,這些措施為台灣同胞帶來便利和福利。“作為台灣省代表,我的任務就是為台灣老百姓謀經濟、謀發展,我願意做他們的嚮導,帶他們在大陸多走走、多看看。”蔡培輝表示,大陸廣闊的市場為台灣同胞提供了大量機會,他希望台灣科技農業和養殖業企業與人才到大陸發展。“‘一國兩制’的香港經驗是給台灣的借鑒”,同樣了解香港情況的蔡培輝表示,希望台灣當局看清形勢,加強兩岸交流。

 

今年開啟第五屆任期的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陳雲英在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線上採訪時介紹稱,2019年兩岸人員往來約900萬人次,其中台灣同胞來大陸超過600萬人次,如今疫情逐漸消退,應儘快恢復兩岸交流。陳雲英此次提交的建議涉及兩岸通航、共同富裕、人才強國等。陳雲英錶示,台灣同胞不能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缺位,“一個現代化國家,才是兩岸同胞同享幸福的家。”她提到,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台灣青年是祖國和平統一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登“陸”求學、工作、創業,通過自己的努力融入大陸、實現夢想,正因為他們的融入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希望更多的台灣青年能夠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兩岸和平統一之後,希望看到島內2300萬同胞中的年輕一代,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人民服務,為兩岸謀福。”

 

今年,連任的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鄒振球擬就臺胞融入大陸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等方面提交建議。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也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覆蓋鄉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農業科技等方面,大陸鄉村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期,這也為兩岸拓寬、升級農業合作提供契機。而台灣農業成熟度高、産業覆蓋全,已經形成種植、生産、製作、包裝和産品輸送的成熟産業鏈,極大提高農産品附加值,臺胞可以充分發揮優勢,將登“陸”創業就業方向與農業結合起來。【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趙覺珵】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