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強動力” 三地實體“添活力”

編者按: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立業之本,金融之力就是發展之力。一段時間以來,金融業主動作為、靠前發力,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引導資源更好地支持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實體經濟聚集地。剛剛過去的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是2013年的1.8倍,區域整體實力再上新臺階,這與金融“活水”的持續精準“滴灌”密不可分。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近些年來,金融業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特別是支持三地實體經濟擴大産能、産業轉型、技術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溫度。在助推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同時,也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貢獻了力量。

 

機構聯動 重點領域支持“持續辦”

 

過去幾年,面對新冠疫情,京津冀地區實體經濟普遍受到一定衝擊。金融業及時出手,與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形成合力,助企業走出困境,重回正軌。

 

北京金融機構為首都經濟恢復和高品質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去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04萬億元,同比多664.4億元。截至去年9月末,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40.7%,連續5個月保持30%以上增速。

 

一面是金融支持力度增加,一面是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去年9月份,北京地區金融機構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24%,同比下降71個基點,創歷史新低。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披露的數據顯示,通過貸款利率下行,北京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307.8億元,是2021年全年的1.5倍。

 

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表示,金融作為實體經濟血脈,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下一階段,金融要在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補短板、強根基,推動實體經濟整體實現高品質發展。

 

天津提出“製造業立市”發展戰略,也離不開金融業支持。天津市金融局數據顯示,2022年末,製造業貸款餘額為3160億元,增速和增量均創5年來新高,重點産業鏈貸款餘額同比增長超過40%。重點區域和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持持續加強。

 

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河北金融業發力的重要方向。據河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文剛介紹,截至去年6月末,産業轉移、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三個重點領域的貸款餘額超過1萬億元,4萬家京津轉入企業和單位獲得了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金融業還注重精準發力,去年11月末,河北省製造業貸款餘額10154.5億元,同比增長9.4%。而且,在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中,前11個月,河北省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1年全年下降1.13個百分點,減少利息支出約118億元。

 

其中,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建立疏解聯動服務機制,加強京津冀金融機構聯動,助力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園等一批産業轉移項目順利落地。截至去年6月末,累計支持京津冀項目430余個,貸款餘額近1800億元。

 

服務創新 企業燃眉之急“馬上辦”

 

創新意味著生命力,對金融業來説尤其如此。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金融業圍繞京津冀地區面臨的共性難點、痛點、堵點,推動産品創新持續賦能。得到金融扶持的實體經濟重現朝氣,金融業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轄區內企業如有融資需求,掃描“金融服務碼上辦”二維碼,即可享受融資對接、政策諮詢等多項服務支持。就在不久前,當地一家生産製造企業通過這一渠道,獲得無還本續貸500萬元,解了擴大生産的燃眉之急。

 

融資服務“碼上辦”,是石景山區用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復蘇的縮影。該區創新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兌現模式,啟動“免申即享”兌現普惠金融支持政策,對企業貸款貼息、擔保補貼費用給予支持,有效降低企業政策兌現時間成本。

 

在金融創新中,産品是手段,制度是根本。北京證券交易所就是從制度層面探尋服務實體經濟,培育科技型企業成長的持久動能。去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迎來開市一週年。一年裏,北交所上市企業快速擴容,從首批81家公司掛牌交易到123家,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總市值近2000億元。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北交所以制度創新激勵資本各方參與到北交所當中來。諸如分層制度,北交所是新三板頂層精選層轉變而來,分層制度是IPO品質保證,此舉增強了投資人信心。諸如轉板制度,讓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可以轉向創業板和科創板,一方面為雙創板塊提供優質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北交所企業的退出門檻。

 

自貿區是金融創新的高地,在天津自貿區,圍繞實體企業所需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已經成為常態。

 

高利爾集團是全球包裝領域的龍頭企業,2004年集團投資設立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團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樞紐與生産總部。不過,隨著亞太地區的市場銷路拓寬,公司需要更多承擔起總部産品在亞太地區的銷售任務。訂單和結算在天津,生産和交易卻在國外,貿易真實性難把關一度讓不少部門犯難。

 

“之前做離岸貿易時,公司總部得先把貨物發往目的地,再把正本提貨單寄到天津,經相關部門核驗後,重新寄送給目的地客戶憑單據提貨。單據流轉時間長,導致企業需要支出大量倉儲費,在銷售過程中處於被動。”該公司海外區域銷售經理王博文説。

 

為服務跨境貿易業態更好發展,2022年,天津市五部門攜手出臺《加快天津自貿試驗區離岸金融服務創新推進離岸貿易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區內形成了‘外匯管理部門+屬地行政主管部門+商業銀行+離岸貿易企業’四方聯合現場辦公的模式,共同推動業務流程、分析研判業務的合理性,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企業開展新型離岸貿易。”天津自貿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朱長存説,此舉不僅降低了企業物流和時間成本,也使得開展離岸貿易的企業得以靈活規避交易風險,平抑國內國際市場價格波動。

 

科技賦能 普惠信貸需求“精準辦”

 

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毛細血管”,是京津冀地區製造業的主力軍,也是最容易遭遇融資難、融資貴的群體。面對中小企業的迫切融資需求,金融業嘗試借助科技手段,努力提高助企紓困能力,幫助中小企業闖過難關。

 

作為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的金城銀行,注重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尤其是針對“專精特新”“雛鷹”“瞪羚”等優質科創型中小企業,專項推出數字化信貸産品“金科貸”。通過互聯網技術賦能“金科貸”業務,提升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普惠貸款的可獲得性。

 

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天津吉達爾重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重型鍛壓設備中的智慧型拉桿組件這一“殺手锏”技術,這幾年發展勢頭正好,但也會有成長的煩惱。“生産訂單金額越來越大,但我們處於産業鏈中間環節,上游要為供應商即刻支付原材料款項,下游訂單又常常有一定的回款賬期,這就需要産生幾百萬元甚至近千萬元的階段性墊資。”吉達爾總經理李尚傑坦言。

 

了解這一情況後,金城銀行為吉達爾匹配了“金科貸”。其特點是“純在線申請、純信用審批、純智慧風控”,可以隨借隨還。僅用10分鐘申請,李尚傑就拿到了490萬元的額度,1分鐘提款到賬,化解短時資金需求痛點立竿見影。

 

天津濱海農商銀行圍繞“農”字做好金融“文章”,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小微企業蓄勢賦能。截至2022年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100億元,其中普惠涉農貸款餘額14.01億元,較年初增加2.91億元。位於天津靜海區林海循環經濟示範區的中延菌菇業(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食用菌研發、生産、銷售的現代化農業企業。為保障春節期間食用菌食品的供應,企業急需流動資金。該行主動對接,及時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確保這一高品質食用菌端上了消費者餐桌。

 

人民銀行天津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夏洪濤表示,2022年末,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為2102億元和1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和26.7%。金融服務實體中小企業漸入佳境。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與科技結合成為大勢所趨。在科技賦能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大為提升,科技也有了更廣泛的用武之地。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科創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新舊動能轉換和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馮立軍所在公司是一家在河北主營密封膠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共性的難題:訂單增加急需資金週轉,但缺少抵押物,不符合金融機構的一貫貸款條件。

 

河北銀行推出“科冀貸”,專門針對缺少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根據借款人擁有的知識産權、科技創新成果等知識價值和企業納稅情況,重點運用“金融+科技”等技術手段,為企業解決了輕資産、抵押難的困惑。該産品上線不久,河北銀行晉州支行信貸人員便上門為馮立軍的企業快速辦理了免抵押信貸手續。

 

“要讓‘知識價值’變‘流動資金’。”河北銀行行長助理馬鵬麗表示,通過對傳統貸款模式流程再造、改進信貸評價體系、創新貸款産品等方式,可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信貸需求。(記者 毛振華 劉惟真)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