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超級工程 道出李冰石像上“珍水萬世焉”的千古智慧!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3-28 15:37:07 | 來源: 央視網 |
都江堰堪稱“世界水利文化鼻祖”
這項超級工程是如何建造的?
49年前出土的李冰石像上
記載的“珍水萬世焉”有何寓意?
3月22日—28日是“中國水周”
一同探尋古人的智慧↓
源自古代的水利工程
成就了美麗的園林風景
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
使成都成為“天府之國”
宜居城市,山水相依
源自古代的水利工程
成就了美麗的園林風景
如今,都江堰依然灌溉著
成都平原肥沃的農田
這一水利工程
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和共同記憶
49年前出土的李冰石像
揭開“珍水萬世焉”的治水之道
都江堰市位於四川省西部
山清水秀,歷史悠久
“天府之國”稱號的背後
離不開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2000多年前,李冰到成都擔任郡守
修建了近乎神話般的存在都江堰
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巧妙銜接
岷江水分為內外二江流經成都
以最小的工程量
巧妙解決了引水、泄洪、排沙等
一系列技術難題
勤勞智慧的蜀地人民
創造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
四大傳統堰工技術,沿用至今
成為見證中國治水科學
不斷進步的“活文物”
1974年,在安瀾索橋遷建工程中
李冰石像被發現
如今,這尊石像佇立在伏龍觀
李冰石像雕刻于東漢建寧元年
即西元168年
考古發現李冰石像上的銘文
“蜀郡李府君諱冰”
佐證了有關李冰的記載
李冰石像上還刻有五個字
“珍水萬世焉”
這是李冰的生態治水理念
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實現永續發展的
千古智慧
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非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李冰之後,代不乏人
伏龍觀前有一條堰工道
為紀念12位治水建堰的先賢而建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
為確保這項中華民族的偉大工程
歷久彌新,持續發揮效能
先賢建立了哪些管理維護的制度?
哪項制度影響深遠?
2000多年前的超級工程成就
了“天府糧倉”的榮耀
都江堰灌區
作為古人治水興水的典範工程
滋養著千萬畝良田
成就了“天府糧倉”的榮耀
“東流不盡秦時水,潤澤天府兩千年”
都江堰建成100多年後
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
對李冰建堰之功給予高度評價
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
更是這樣記載
得益於都江堰的成都平原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旱則引水浸潤,雨則堵塞水門
都江堰水利工程
利用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
在廣袤大地上
形成密如蛛網的自流灌溉渠係
新中國成立後,水的“盡頭”不斷延伸
開啟了都江堰灌區新紀元
一系列閘群接續興建
都江堰灌區在遺産保護中傳承、發展
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灌區
然而,在水肥土沃的“天府之國”
仍然有一片十年九旱的地區——
川中老旱區
為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國家累計投入80.78億元
在都江堰灌區內
興修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打造了一條總長156.18公里的“人工天河”
引一渠清水,潤一方良田
2021年7月6日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標誌著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
都江堰灌區再次擴容
“珍水萬世焉”
尊水愛水護水
共同保護水資源
守護健康、多樣性的地球
相關新聞
- 2022-02-17中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萬億元
- 2020-07-28三峽水庫有效攔蓄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削峰達36.7%
- 2022-10-21全球連線|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浸潤浙江千年稻穀鄉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