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社論:島內旅遊業“走出寒冬”不能缺陸客播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5-11 09:08:05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台灣《經濟日報》5月9日發表社論稱,台灣觀光産業要想脫離寒冬,爭取大陸客源是關鍵。
社論稱,最近,疫情後促進台灣觀光産業的成效引發爭議。主要焦點是“出境熱、入境冷”的情形,另一點則是將以往最大客源陸客排除在外。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欠缺溝通管道,兩岸觀光開放問題至今仍無法解套。
今年初,民進黨當局設定吸引國際觀光客達到600萬的年度目標,但第一季來臺旅客僅約百萬,要達標挑戰很大。而且600萬本已遠低於疫情前水準,很難協助長期低迷的觀光産業走出寒冬。民進黨當局的觀光提振政策也慢半拍,直到年初才到位。目前是以向旅客及旅行社提供現金補助為主,欠缺完整規劃,而且長期補貼的財源及公平性均受質疑。
社論還説,綜合而言,目前政策對於資源不足、費用偏高、假日擁堵等觀光産業瓶頸,一直無法突破,影響旅遊品質。而促銷推廣手段未能因地制宜,也影響台灣觀光形象的提升。
社論指出,觀光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産業,疫後觀光業逐漸恢復常態,爭取國際觀光客更是重中之重。在東亞地區,大陸幾乎是最大的國際觀光客源。為了抓住大陸五一假期的機會,各方政策無不推陳出新,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大陸旅客、掌握觀光爆發的商機,但很可惜,台灣卻錯失良機。
2015年來臺觀光客曾突破千萬,其中約四成來自大陸。蔡英文上臺後雖然嘗試拓展其他地區客源,以抵消陸客銳減的缺口,但效果並不理想。
社論説,為觀光業爭取商機,未來實有必要恢復陸客來臺。相較于其他地區,大陸旅客除了人數多外,無論是停留天數及消費能力,也均屬中上水準,很難被其他市場取代。當然過去為爭取陸客曾發生低價惡性競爭,也有陸客市場被少數業者把持的不正常現象。未來應利用再度開放陸客的機會通盤檢討,去蕪存菁,健全營運模式,才是治本之道。
社論最後説,“主計總處”最近公佈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增長-3.02%,在全球需求短期難以回溫下,出口仍會持續下滑。如果民進黨當局觀光政策仍欠缺積極作為,又跳過大陸市場,將會失去另一個提振經濟的機會。
相關新聞
- 2021-05-31學者估島內餐飲觀光業日損44億 6月底成“經營生死線”
- 2023-03-21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需要更多的行動
- 2021-07-22疫情衝擊觀光!臺學者預估6月遊客人次將大減90%
- 2023-03-10台灣青年看兩會:我們要為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努力奮鬥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