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是臺商投資興業的最大依靠”

“祖國大陸是臺商投資興業的最大依靠”

 

推介會上,棗莊市臺港澳經貿交流大使代表獲頒聘書。

 

“我來山東投資創業已經30多年了,親眼見證了齊魯經濟發展過程,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堅定了在山東發展的信心,我在當地落地生根,有幸成為一名‘山東女婿’。”全國臺企聯副會長、青島市臺協會會長張新政説。

 

5月8日至10日,“跨越山海·相約棗莊”山東省臺商臺屬企業家魯南行暨海峽兩岸(棗莊)經貿合作推介會在山東省棗莊市舉辦,山東省各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臺屬聯誼會會長、臺商臺屬企業家、棗莊市臺港澳經貿交流大使代表等120余人參加。

 

助力臺企轉型升級

 

臺商胡信吉上世紀90年代來到大陸發展,先後投資成立了棗莊市第一家台灣合資企業——棗莊吉慶印花廠、棗莊市台灣獨資企業——棗莊吉鑫商貿有限公司。胡信吉説:“有幸成為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我深刻感受到,祖國大陸是臺商投資興業的最大依靠。”

 

本次活動以“兩岸交流共促融合,共享機遇共贏未來”為主題,推介會上,棗莊市臺港澳經貿交流大使代表獲頒聘書。現場還舉行了臺港澳項目簽約儀式,高檔數控車床及機床精密鑄造件生産、兩岸(魯臺)青山綠水農業大健康等6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額約2.74億美元。

 

活動期間,先後召開了山東省服務台商“惠企暖心”行動啟動儀式暨涉臺在線訴調工作推進會、全省臺屬聯誼會會長座談會。山東省臺港澳辦、山東省法院立案庭、棗莊市法院相關負責人向3名棗莊市涉臺糾紛臺胞特邀調解員頒授聘書。

 

山東省臺港澳辦副主任王清玉在啟動儀式上説,當地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惠及臺胞臺企的政策措施,幫助臺企不斷成長。今年在全省組織開展服務台商“惠企暖心”行動,重點圍繞支持培育當地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融資、招工、拓市場、涉臺糾紛調解等方面,解決當前臺商臺企反映突出的困難和需求,這是助力臺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品質發展的有力舉措。

 

促成兩岸廣泛合作

 

據棗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包希安介紹,棗莊市是山東省的南大門,因棗得名、因煤而興。京杭大運河、京滬高鐵、京臺高速穿境而過,地處京滬交通大動脈的中間節點,是山東對接南方的門戶和交通樞紐。

 

近年來,棗莊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産業興市”戰略,大力培育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大先進製造業和高質高效農業、新型商貿物流、特色文旅康養等為主體的“6+3”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推進工業倍增計劃。

 

“我們始終把招商引資視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命線’,縱深推進招商引資提升工程,堅持以鏈式思維精準‘招大引外、招新引高’,一批投資過百億元大項目相繼落地。”棗莊市商務局副局長李軍説。

 

“之前幾次來棗莊的經歷,讓我體驗了棗莊的城市基礎配套建設,領略了這裡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感受到當地民眾‘兩岸一家親’的友好態度,每次都有煥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張新政説。

 

張新政認為,台灣在農業、服務業、製造業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受限于島內土地面積、人力成本、氣候等因素,島內各産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相信在棗莊,這些都不是問題”。他説,棗莊礦産資源豐富,還是大陸優質商品糧和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有利於促成兩岸在多領域、多層次進行廣泛合作。

 

拉近同胞心靈距離

 

活動中,參會代表參訪了棗莊市城市規劃館、山東泉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泉為異質結(HJT)光伏組件及儲能産品建設項目、中建材科創院、山東正凱紡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族工業第一支股票發行地——百年中興公司博物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臺兒莊古城等地,深入了解棗莊市城市建設、人文歷史、産業轉型、技術創新等情況。

 

“臺兒莊古城是國臺辦批准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多年來,棗臺雙方交流密切,人員往來絡繹不絕。”包希安説,連戰、吳伯雄、郁慕明、江丙坤等島內知名人士,台灣機械同業公會、台灣工商建研會、台灣禮品公會等台灣各界交流團組前來訪問。棗莊市也多次組團到台灣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連續多次在島內組織開展“台灣棗莊周”,先後舉辦承辦大型涉臺活動30多項,雙方交流合作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2019年,我擔任棗莊市臺協會會長後,積極往返于台灣與山東,充分發揮人脈資源優勢,為兩地經貿發展牽線搭橋,為促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儘自己的一份力。”胡信吉説。

 

“臺商協會是在陸臺商臺胞的交流窗口,未來我們也會通過協會這一平臺,積極宣傳‘好客山東’的文化,提高山東在島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島內優質臺企資源來這裡投資,吸引優秀臺青來魯就業創業。”張新政説。(記者 張 盼 文/圖)

標簽:臺商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