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大飛機開啟常態化商業運行:C919帶動産業鏈一起飛

國産大飛機開啟常態化商業運行——

 

C919,帶動産業鏈一起飛

 

隨著C919順利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廣大旅客可以乘坐國産大飛機出行了!

 

不僅帶旅客飛上藍天,國産大飛機投入商業運營,也對中國民用客機産業鏈的整體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帶動效應,進而拉動國內航空工業産業升級。

 

大飛機事業踏上規模化系列化發展新征程

 

大飛機為啥這麼受關注?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噴氣式幹線客機。2007年立項、2017年首飛、2022年9月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後獲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C919是繼運-10之後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民航大飛機。

 

此次商業首航的C919大型客機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研製,于2022年12月9日交付給東方航空,交付後密集完成了100小時的驗證飛行,全面檢驗了飛機的航線運行能力。

 

“歷經幾代人的努力,中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幹線飛機,大飛機事業邁入規模化系列化發展新征程。”中國商飛副總經理魏應彪説。

 

5月29日8時25分,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方航空MU9197航班上海虹橋機場起飛,搭載135名乘客,于11時05分平穩降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C919開啟常態化商業運行。不少旅客反映:飛行平穩、機艙寬敞、座椅舒適,國産大飛機體驗真的好!

 

目前,東方航空與中國商飛已經簽署5架大飛機採購協議,將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和公司航網規劃決定後續引進計劃。東方航空專門成立了C919飛行部、C919客艙部,設立C919簽派放行席位、國産飛機維修管理中心等專業部門。按計劃,C919在“上海虹橋—成都天府”航線上實施初始商業運行,陸續引進後該機型有望逐步擴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線。東方航空四川分公司負責人説,成渝地區世界級機場群正在建設,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看好。東方航空“滬蓉航線”日航班量超過20班次,採用C919執飛,航線佈局更從容。

 

截至去年底,C919累計獲得32家客戶、1035架訂單。今年訂單還在持續擴大,2023年4月,中國商飛與海航航空集團簽署百架飛機採購協議,其中就包括60架C919飛機確認訂單。

 

業內人士介紹,一個新機型執飛商業航線,需要進行一系列準備,包括航空公司機務人員以及機場地面服務的保障等,而這些專業保障都要具備相應的資質、經歷相應的培訓。這也是目前C919執飛航線較少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一個産品的誕生,更是一個産業的誕生

 

大飛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個國家科技能力、工業水準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國産民用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運行和批量生産,將帶動整個飛機製造産業鏈的發展。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告訴記者,C919的首飛不只是一個産品的誕生,更是一個産業的誕生。“大飛機不僅是為了滿足航空領域的發展需求,還能帶動諸多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助力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拉動眾多高技術産業發展。”

 

李曉津表示,國産大飛機投入商業運營實現了兩個“從0到1”的突破。一是技術上“從0到1”。“一架C919包含超過400萬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都要足夠安全可靠,組裝和審查過程也有嚴格的安全標準。中國在全球採購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生産出了國産大飛機,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國産化率,這是了不起的突破。”李曉津説。二是市場上“從0到1”的突破。相比同期波音、空客甚至其他國家的航空製造企業,國産民機製造企業在市場意識、市場能力、市場經驗等方面也幾乎是從零開始。首架C919商業運營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C919的目錄單價為6.53億元,其實現商業化運營和市場化量産,為上下游企業帶來商機,拉動國內航空工業産業鏈的全面升級。

 

據介紹,大飛機産業鏈主要由機體製造、動力裝置、機載系統、零部件、原材料等部分組成。其中,機體製造價值佔到約1/3,包括機頭、機身、機冀、艙門等,主要由航空工業旗下企業承擔,國産化程度高。動力裝置目前主要由國外企業配套,未來有望用上國産商用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産品利潤率高,正吸引大量高科技企業投身這一領域。零部件包括鍛鑄件、標準件、電子元器件等,包括一批民營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參與眾多,這些企業在為C919配套的過程中,既獲得訂單也實現了技術突破。原材料方麵包括鋁合金、複合材料、鈦合金、高強度鋼等,中鋁、寶鋼等一批企業在其中承擔重任。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測算,如果按民機壽命週期10年計算,大飛機給中國帶來經濟增加值貢獻比為1︰86,就業貢獻比為1︰9.6。李曉津舉例,C919的機頭、機身、機尾、機翼等外面的“殼子”分別來自中國的成飛、洪都、沈飛、西飛等企業,各領域有近30萬人參與了C919大飛機的研製,培育出民用航空器製造領域的一批本土人才。

 

專家分析,以當下大飛機投入産出比1︰80計算,在維持目前C919國産化率不變的情況下,國産大飛機有望為産業鏈企業帶來萬億元量級的市場規模。而隨著國産化率的提高,將帶動産業鏈供應鏈再上新臺階,為中國航空工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持續夯實基礎,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一款機型走向成熟和大規模的市場化運營,需要進入商業運行階段後多年的持續優化提升。C919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既是中國大飛機事業的歷史性一刻,也是中國民用航空工業新的起點。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此前的分析文章認為,鋻於客機高昂的開發成本,小批量生産不可行,而中國國內市場規模無疑為C919量産提供了重要的本土優勢。C919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可進軍國外市場,參加全球競爭。

 

相關數據顯示,未來20年,全球將有超過4萬架民用客機交付,價值超過6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航空市場預計將接收超過9000架新機,價值約1.39萬億美元。面對越來越多的訂單,C919如何實現精益化批量生産、高品質交付?

 

“這考驗著相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李曉津表示,一是航空公司要將後續商業飛行中積累的經驗及時、全面反饋給製造方,支持中國商飛和相關供應商逐步完善技術細節。二是製造方儘快突破核心技術和材料壁壘。中國能夠自給的部件價值佔大飛機總體的比例還不夠高,特別是航空發動機葉片等材料和技術缺乏,突破這些瓶頸將是批量生産、交付和成本控制的關鍵。三是充分學習高鐵和核電設備等産業國際合作的成功經驗,以掌握自主知識産權為最終目標,堅持自主設計的必要條件,堅持掌握高端技術能力,在大飛機産業國際合作中爭取有利地位。

 

面向龐大的國際市場,國産大飛機還需在産業鏈升級、市場化拓展、商業化運營上持續夯實基礎,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中國民機市場規模巨大是中國發展國産大飛機的優勢,必須把旅客和貨主的需求作為民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李曉津説,要推動航空製造與航空運輸融合發展,即“兩航融合”,包括理念、人才、服務、標準、工作等方面的融合。

 

他表示,今後可以從軟硬兩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市場能力和政策體系。國産民機要依託中國大市場,在此過程中強化市場理念、提升市場能力、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二是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以C919投運為契機,在全球開放的過程中堅持自主創新,加快發動機、起落架、機載設備等核心産品技術突破。

 

未來,更多、更好的國産大飛機將翱翔于藍天之上。

 

(徐佩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