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古蜀記》,將於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當天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開播。5集紀錄片將通過對神秘古蜀王國的最新考古發現,深入揭示古蜀文明如何與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文明交流融合,生動呈現古蜀文明的輝煌以及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史籍中對古蜀歷史和文明記載語焉不詳。神秘的古蜀文明源自哪?古蜀先民來自何方?五代蜀王是否確有其人?蜀地族群在成都平原創造了怎樣一段震驚今人的古代文明?古蜀人與黃河流域及長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如何交往交流交融?

 

《尋古中國·古蜀記》立足諸多遺址考古成果,運用相關史籍文獻,系統梳理從川西高原的營盤山文化到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橋文化)、古蜀大型船棺遺存的考古學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古蜀國傳説中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代蜀王世系圖譜。節目故事講述環環相扣、抽絲剝繭,鮮活呈現古蜀文明由肇始、發展到走向繁榮、最終匯入中華文明長河的歷史脈絡。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蜀王世系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四川營盤山遺址陶塑人面像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四川營盤山遺址彩陶與甘肅馬家窯文化的關聯

 

營盤山遺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是一件5000年前的陶塑藝術珍品,小巧精緻、表情傳神。考古學家通過造型考證、碳同位素分析、顱骨測量等方法,溯源古蜀先民的容貌、食物和遷徙軌跡;桂圓橋遺址中的侈口深腹陶罐,為探尋成都平原早期文化提供實物線索。以寶墩古城、高山古城和郫縣古城為代表的8座史前古城遺址群,有力證明成都平原是長江文明乃至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模式及多元一體學説提供了有力證據。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成都平原八大古城輪廓(動畫效果)

 

三星堆遺址發掘的文物中,玉琮與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一帶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同類器,陶盉、玉璧、玉璋等與黃河流域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同類器物,銅獸面與長江中游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人頭像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實證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在古蜀文化中的體現。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四川三星堆遺址與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對比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四川三星堆遺址與湖北石家河遺址出土文物對比

 

節目中還有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披露,如:寶墩遺址大規模水稻田遺跡最新考古發現,填補了長江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水稻遺跡的空白;三星堆8號坑內造型奇特、工藝複雜的青銅神壇,在基本清理完畢後首次全身全方位公開亮相。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四川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青銅神壇

 

太陽神鳥金飾等眾多文物,見證了金沙時代古蜀人的社會活動、農業畜牧與文化交流。

 

從精美的船棺葬出土器物到神秘的巴蜀圖語,追溯了天府文化開放包容基因的來源。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主持人 馮碩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四川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飾

 

《尋古中國·古蜀記》探訪了四川博物院等13座博物館、營盤山遺址等12座考古遺址,跨越10000多公里,足跡遍佈四川、甘肅、重慶等多省市。節目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大學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26位專家學者,以高度的嚴謹性、科學性,細緻解讀了陶塑人面像、侈口深腹陶罐、青銅神壇、大型立人神獸、漆床等近百件珍貴文物,梳理了古蜀文明的發展歷程。片中結合《蜀王本紀》《漢書·貢禹傳》《竹書紀年》等12部經典古籍解讀,加大對古蜀文明相關文物的考據,一步步揭開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四川三星堆遺址青銅立人像

 

《尋古中國•古蜀記》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運用“XR+”拓展現實技術,超高品質復原大量古城遺址,讓觀眾可以“穿越”時空一覽幾千年前古蜀大地的生活風貌。6Dof演算法的自由視角拍攝技術,讓眾多古蜀文物首次以360度環繞方式進行展示,使觀眾能夠全方位沉浸式地觀賞文物細節。

 

探秘古蜀文明,《尋古中國·古蜀記》開播

△ 成都平原寶墩古城虛擬場景(動畫效果)

 

《尋古中國·古蜀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文物局、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央視頻、央視網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平臺,將於6月10日起與央視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