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臺蘭香飄 融合新發展——首屆雲臺兔耳蘭文化交流會側記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3-06-13 11:25:34 | 來源: 雲南日報 |
雲臺蘭香飄,同胞情意長。6月3日,第11屆雲臺會系列拓展活動雲臺兔耳蘭文化交流會在玉溪舉行,兩岸同胞共同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以蘭為媒、以蘭會友、以蘭興業,持續推進雲臺兩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雲臺兩地融合發展。
此次活動由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玉溪市人民政府主辦,來自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的蘭花協會及蘭友代表60余人,圍繞如何打造中華兔耳蘭品牌和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新亮點、促進雲臺兩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開展了深入交流。
以蘭會友促進兩岸交流
“兩岸本是一家人,同文同種、流著共同的血,願兩岸同胞以蘭為媒,互相交流,一起奮鬥。”中國台灣國蘭聯合協會會長林陽期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兔耳蘭品質較好,現在台灣蘭友普遍栽培的兔耳蘭都是從這些地方引種的。他建議,大家應該把現有的兔耳蘭品種栽培好,並建立品牌進行推廣。
參會的台灣蘭友簡旭東説:“我經常跑貴州、廣西,還有雲南的文山、紅河、曲靖等地,這些地方(蘭花)資源很豐富,蘭友也很多,合作交流很頻繁。”
四川蘭友張朋良説:“雲南的蘭文化氣氛非常好。這次玉溪舉辦首屆兔耳蘭展,全國各省(區、市)的代表都來參加,拿出的展品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蘭友去學習、去挖掘其中的蘭文化精髓。”
“近年來,兩岸蘭友交流合作熱絡。此次雲臺兔耳蘭文化交流會,增強兩岸文化交流,推動雲南蘭協和蘭花産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於增強雲南蘭花的影響力。”雲南省蘭花協會會長楊加宗表示,省蘭協將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省蘭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讓雲南蘭花香飄兩岸、走進千家萬戶。隨著中老鐵路的通車、雲南路網交通的日益完善,雲南蘭花必將更多地展示在國蘭愛好者面前,雲蘭也將成為雲南省新的文化名片。
以蘭為媒繁榮大市場
兔耳蘭是國蘭中的一個品係,因葉形似兔兒而得名,以前屬小眾蘭花,栽培範圍較小,近年來成為熱門的國蘭新寵。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蘭花市場不斷向産業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預計未來幾年,蘭花市場將保持較快的增長,行業規模將不斷擴大。
雲南是國內蘭花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據了解,蘭花作為雲花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雲花産業中最具活力、最有市場潛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花卉之一。
“玉溪境內分佈有春劍、春蘭、豆瓣蘭、寒蘭、蕙蘭、秋芝、兔耳蘭等蘭花品種,作為‘雲南傳統四大名蘭’之一的通海劍蘭就出自玉溪市通海縣。”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副會長、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少敏介紹,玉溪是中國蘭花的主産地之一,有大量的蘭花愛好者及從業者,有堅實的産業基礎,在國內外負有盛名。
“希望蘭花成為玉溪鄉村振興、全域旅遊、農村特色産業,並推動玉溪蘭花向産業化、規模化、精品化方向發展,使玉溪蘭花成為雲南乃至全國的蘭花産業龍頭。”玉溪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寶民説。
“玉溪地形地貌、氣候類型、土壤成分非常適宜蘭花的生長繁衍。台灣在蘭花産業方面有先進的栽培技術與管理運營經驗。”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燦希望,玉臺兩地蘭花産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
交流會上還舉辦了以“雲臺蘭香飄 同胞情意長”為主題的中國·玉溪首屆兔耳蘭展,展出來自雲南、福建、廣東、廣西等10多個省(區、市)和台灣地區的兔耳蘭200余盆,目前開發的彩兔(又名普兔、滑皮兔)、磨砂兔、銀灰兔等品種皆亮相此次蘭展,吸引上千名市民和遊客觀展、選購,現場熱鬧非凡。據統計,此次雲臺兔耳蘭文化交流活動蘭花交易金額達5000萬元。
以蘭為基搭建招商大平臺
會上,玉溪市文化和旅遊局、紅塔區農業農村局向與會嘉賓推介了玉溪文化旅遊、體育康養、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等項目,參會臺商還實地參訪當地蘭花基地,進行深入交流合作。
“在玉溪元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幹熱河谷裏,有著中國唯一與非洲薩王納熱帶稀樹草原十分相似的生態景觀奇跡——河谷型薩王納植被。”玉溪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王洪衛向與會嘉賓重點推介元江國際文旅康養示範區項目與中國薩王納·元氣谷田園綜合體項目。
“紅塔區因優越的區位、交通、氣候等資源稟賦,經過近30年的累積創新,成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優質花卉産區之一,被認定為全省花卉種業發展核心區、雲南省首批花卉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雲南省‘一縣一業’示範縣。”紅塔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柴冬梅向嘉賓介紹了當地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以及可官現代農業園區、龍樹社區數字農業生産示範基地、春和花卉展示交易中心等招商推介項目。
今年3月,《紅塔區加快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十四條扶持措施(試行)》印發實施,這14條措施從用地、固定資産投資、品牌創建、種業發展到金融貸款貼息等都給予明確支持,紅塔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迎來發展良機。
目前,紅塔區正緊扣倉儲保鮮、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拓展等方面,推進高原特色農業一二三産良性循環、融合發展,推動全區高原特色農業形態由散弱向專精升級,經營主體由同質競爭向合作共贏轉變,全面提升全區高原特色農業高品質發展水準。
本報記者 冉秀蘭
相關新聞
- 2023-06-13海峽兩岸將於6月22日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 2023-06-12“最憶是杭州” ——兩岸媒體人共同感受亞運之城的文化魅力
- 2023-06-12台灣基層參訪團走進撫順清王朝發祥地 感受滿族文化魅力
- 2023-06-12永康市臺胞臺屬“粽”情滿滿迎端午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