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胞眼中的杭州亞運會

台灣同胞眼中的杭州亞運會

 

“媒眼看亞運”兩岸媒體聯合采風活動合影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霍建陽):6月15日,杭州亞運會迎來倒計時100天。現在的杭州,大街小巷都裝點著亞運會標識:第19屆亞運會會徽“潮涌”、吉祥物“江南憶”組合、主題口號“心心相融,@未來”等等,整座城市沉浸在濃濃的亞運氛圍中。日前,參加“媒眼看亞運”聯合采風的兩岸媒體人和台灣青年來到杭州亞運場館採訪賽事準備工作,深深感受到杭州“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

 

競賽場館是體育健兒們展現技能和風采的重要舞臺。在西湖國際高爾夫球場,場館高級顧問、臺胞黃滄江對採訪團説:“我們場館最大程度減少了化學肥料的使用,避免土壤污染。整個場館注重使用環保建設材料和綠色能源設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設施運維副主任李臻南説:“從場館建設到運行,我們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期待杭州亞運會的到來。”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堅持“能改不建”的原則,總共56個競賽場館中只有12個場館是新建設的,其它都是改建或者臨建;31個訓練場館全部都是改造場館。

 

在亞運會舉辦期間,亞運村將為上萬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4000多名技術官員、5000多位媒體人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服務保障。可以説,亞運村是參賽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成員入住的地方,也是運動員們的大家庭。目前,亞運村的全面建設已經順利完成並準備就緒。

 

台灣同胞眼中的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村運動員公寓樣板間(攝影:霍建陽)

 

在採訪亞運村的過程中,台灣青年顏妍被亞運村先進的建設理念和實用貼心的細節設計所吸引。她説:“杭州亞運村每套房都配置了洗衣機,減少了集中洗衣房洗衣排隊等候時間長的情況。”“還有一個很貼心很暖心的設計,就是亞運村充分考慮到了籃、排球等運動員身高的特殊需求,為他們配置了床舖伸展器,讓身高較高的運動員可以非常舒適地休息。”除了這些細節,顏妍還注意到亞運村非常注意綠色環保這個元素。她説:“這裡洗漱包中的漱口杯以及配置的衣架採用的都是麥秸稈材質,環保可回收。我想這就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中‘綠色’的體現。”

 

正在杭州上大學的台灣青年紀佳葦是第19屆亞運會的志願者。作為亞運會頒獎典禮環節中的禮儀志願者,紀佳葦即將參加集中培訓。她説:“我們主要是對賽事的頒獎儀式進行服務。將會有專業的老師針對站姿、走姿、不同比賽不同人數的頒獎儀式、頒獎不同站位的要點等方面對我們進行訓練。為杭州亞運會貢獻志願者的力量,我們已經作好了準備!”

 

聯合采風活動結束了。台灣記者林宸誼説,參觀了這麼多個亞運場館,整體感受是各個場館的準備都很充分。除此之外,杭州開通了“亞運號”地鐵定制專列,升級了很多既有的交通設施,交通相當方便。聽到介紹説杭州已經為51個比賽場館制定了比賽結束後的具體利用計劃,我覺得在亞運會還沒有開的時候,就能考慮到比賽之後場館的利用方案,而且比例已經達到91%,這充分體現了“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是千古流傳的絕美詩句,更是人們對現代杭州充滿活力與創新的讚美。6月15日,是杭州亞運會倒計時100天,此屆亞運會的火種也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大莫角山成功採集,美麗而熱情的杭州在期待著與你共赴亞運之約。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