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同名路、同名村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聯結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6月28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同名路、同名村是台灣同胞對大陸的鄉愁,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聯結,是兩岸共有的歷史印記。

 

有記者提問:武漢市一處名為“台北路”和“台北派出所”的地名近期引起島內討論,有網友發現台北路的盡頭是“解放大道”,有島內媒體稱“暗示意味濃厚”。我們發現,大陸多個城市都有以台灣不同縣市命名的街道,台北等城市也有以大陸城市命名的街巷,近年相關話題討論度很高。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回答説,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可能兩岸最常見的同名路就是中山街或中山路。一座城市的街巷地名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載體和見證。在台北,大家穿行在成都路、洛陽街、廈門街。在武漢有台北路,青島有高雄路,上海有基隆路,南京有花蓮路。不僅如此,過去數百年來一批批先民橫渡海峽移居台灣,在海峽兩岸形成眾多的同名村,比如在台灣有9個泉州、4個安溪、6個海豐;在重慶有26個村鎮與台灣的鄉鎮同名。正如網友所言,“每一條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個同名村,都是兩岸同根的緣。這些路、這些村是台灣同胞對大陸的鄉愁,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聯結,是兩岸共有的歷史印記。我們期待兩岸網友一起分享這些路、這些村背後的故事,一起發現在大陸的台灣,發現在台灣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