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江源區首次發現地下河等典型古岩溶地貌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6-30 11:07:15 | 來源: 人民網 |
6月28日,本網從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獲悉,近期,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團隊在青海江源區實地踏勘時,首次發現長江、瀾滄江源區分佈典型的古岩溶地貌,它們形態多樣,具有一定的地帶性分異現象。

巴塘熱水溝地下暗河。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供圖
位於北緯33度30分的長江、瀾滄江源區,首次發現巴塘熱水溝地下暗河、聶恰曲哈希穿洞、唐蕃古驛泉華堆積崖、瀾滄江源溶蝕洼地漏斗湖等古岩溶地貌,江源古岩溶其形成時代主要在新第三紀屬熱帶-亞熱帶環境中,當時江源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按此推算自上新世以來江源己抬升了約3000至3200米左右,古岩溶的發現為青藏高原抬升提供了有力證據。

瀾滄江源溶蝕洼地漏斗湖。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供圖

聶恰曲哈希穿洞。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供圖
據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院長張永介紹,“氣候冷暖交替發育了江源典型的岩溶地貌,為我們研究高原古地理環境及其變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長江與瀾滄江分水嶺一線,獨特的岩溶地形地貌進一步否定了江源區在第四紀曾被大冰蓋覆蓋的推論。”(陳明菊、張永)

唐蕃古驛泉華堆積崖。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供圖
標簽:
相關新聞
- 2023-06-30探訪江源:“三生”和諧守護“中華水塔”
- 2023-05-25穿越千年的“神話”,“九層妖塔”裏藏著什麼秘密?
- 2023-05-22中國在祁連山打造生態科研高地助力國家公園建設
- 2023-04-17青海:以特色産業助力高品質發展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