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雲”逐“數”搶新機——從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看數字産業新動向

7月5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主論壇發佈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2%,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是同期美、中、德、日、韓五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複合增速的1.6倍。

 

與不斷增長的數據相呼應的,是數字經濟帶來的深刻變革。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工業互聯……透過大會這扇窗口可以看到,數字經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大會上獲悉,多部門將進一步展開部署,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持續增強數字發展動能。

 

戴上VR眼鏡、穿上特製馬甲、踏上VR萬向跑步機,即可通過虛擬現實走進1:1復刻的北京天壇祈年殿內部;地鐵閘機識別口前,通過微信刷掌支付即可打開閘機、進站乘車,出站扣費;車間傳送帶上,攝像頭內嵌百度AI演算法模型,人工智能質檢系統自動識別物體表面缺陷,降低工人重復勞動……大會精品主題展展區裏,一系列可感可觸的數字技術吸引了觀眾駐足體驗。

 

當前,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大會開幕式上介紹,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軟體業務收入超過4.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信息技術服務共收入2.84萬億元,其中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4366億元,為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特別是,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産業之一的人工智能産業實現平穩增長,大模型等技術有望推動人工智能迎來發展突破點。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表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15%。大模型初具應用成效,有望成為各行業基礎賦能工具。

 

數字産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築牢的數字底座。

 

生活中,每一次刷碼過閘,每一單外賣快遞,每一項“一網通辦”政務服務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撐。在北京,一條算力網絡“高速路”正在鋪就。展區內,北京電信算力工程師申清華告訴記者,北京電信正在構建京津冀區域智算中心體系,打造京內“1毫秒”、京津冀“3毫秒”的低時延、大頻寬、高可靠智慧算力系統,未來任何人、任何企業在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得即時的、海量的算力資源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達284.4萬個,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超20.5億戶,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連接數超過“人”連接數,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勢進一步夯實。

 

與會人士認為,數字經濟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添亮色。全球各國正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發展,中國要在數字技術與産業、産業數字化等領域積極搶抓發展機遇。

 

“數字經濟持續快於世界經濟整體發展,數字技術創新仍然是産業變革的引領力量。”余曉暉認為,人工智能和5G是影響發展的重大賦能技術變數,未來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應用深化與普及推廣,以連接和算力為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加快部署與創新。

 

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表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激發高品質發展新動能,堅持數字賦能,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

 

王江平説,工信部將促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模化部署,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創新發展,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同時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垂直行業、信息消費、社會民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助力産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大會期間,北京市與18個夥伴城市代表共同發佈了《全球數字經濟夥伴城市合作倡議》,倡議涵蓋推動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共享開放互利市場環境、共建數字科技創新生態等六方面內容,擴大數字經濟發展的全球“朋友圈”。

 

“數字經濟日益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經濟格局的關鍵力量。我們將堅持合作共贏,不斷拓展數字經濟對話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莊榮文説。(記者 郭倩)

標簽: